第十一章 共赢博弈算计术——协同合作要有的共事算计 事先赞美,多肯定对方你就得到对方肯定-《做人要精明做事要高明》

    人们总是习惯用挑剔的眼光看待他人,除了亲人之外,人与人之间通常首先看到的是别人的短处和不足。

    事实上,真正的和谐来自感同身受的理解,来自一种善意的态度,集中的表现就像父母看待孩子那样建立在一个宽容的、充满爱和善意的态度上。

    一般情况下,天下的父母总是觉得自己的孩子是那么可爱和令人心疼,而且最敏锐地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这样的父母之爱令我们每个人从家庭中得到如沐春风般的温暖。然而,当我们走出家门后,像父母那样,眼里看到我们优点的人就越来越少了。人们不禁都期望:要是朋友都能够像父母那样看到我们的长处,要是社会上的大多数人都能够看到我们的优点,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多么和谐。

    但是现实并不是这样温情脉脉。很长时间了,人们总是习惯用挑剔的眼光看待他人,除了亲人之外,人与人之间通常先看到的是别人的短处和不足。这是很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由于人的阅历不同,成长经历不同,对待同一件事的看法自然就不相同;因为人的立场不同,受到不同利益关系的制约,出于保护自己的利益因而不能肯定别人的长处;因为人的思维方式不同,每个人站在各自的立场上,从自己的思维定式出发,就不能认同别人,看到别人的都是缺点和不足。就是由于这种种原因,很少有人能够坦诚地肯定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在谈到他人的时候,我们都习惯了用批判性的眼光去发现别人的短处,更别提像父母那样充满肯定和鼓励地对待自己了。

    我们必须承认的是,社会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可以在社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在一个良性的社会环境中,对社会有益的理想状态是每个人能够尽量多地发挥出自己的长处。唐朝的杨敬之写过一句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说的是唐朝有个人叫项斯,他的品德和才华出众,因此到处都夸奖项斯。以后这句话成为一个典故,就叫做“说项”。人们能够经常地夸奖别人的长处,让每个人的长处可以发挥出来,并且在人群中扩散,这对个人、对社会,都是十分有益的一件事。

    我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最好能像父母那样欣赏和称赞我们。但是,如果我们一边有这些渴望,一边又总是挑剔别人,那么就不可能营造一个开放和善意的社会心理环境。让我们做一个有爱心的人,首先肯定别人,然后也会逐渐得到别人的肯定。整个社会的总体心理状态转变需要时日,但是我们得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对别人有一颗平等心,一个善意的态度,先去肯定别人的长处吧。

    你有没有对别人做过的事情不满意?两个人从相恋到步入婚姻的殿堂,从一个人的生活到两个人的生活,你有没有想过怎样做才会磨合得更好?爱情和婚姻,不要争个你死我活。你赢了又能怎样?你赢了对方,其实也许会输得更惨。小孩子更是一样,你夸奖赞美他,他会表现得更好。

    某知名企业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电视招聘,三位求职者为一个职位展开激烈的角逐。由于职位只有一个,大家都显得很紧张。有一位年轻人在竞争对手说到精彩处时,竟很自然地为之鼓掌,引得台下的观众和评委也跟着鼓起掌来。最后,评委和企业代表一致决定把聘书发给这位年轻人。

    这位求职者依靠肯定别人的胸怀赢得了职位,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却不太懂得为别人鼓掌。学术机构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华人社会中,不懂得或根本就不习惯肯定别人的人占了六成以上。有些人在谈到别的成功人士时,甚至用出了“背后肯定有机关”、“都是踩着别人肩膀上来的”这样的字眼儿。这种心态,使华人在全世界都留下了“单干是条龙,合作是群虫”的印象。

    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肯定别人。学会肯定,应该是一种做人的美德,肯定了别人也是肯定了自己,如爱默生所言:“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人们真诚地帮助了别人之后,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肯定别人是一种豁达的风度。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对此,妄自菲薄和恃才傲物都是不可取的,它只会使人沦于平庸。而正确地肯定别人就会使平庸变得优秀,使自卑变得自强,使消沉变得进取,使自满变得谦逊。

    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肯定是一种给予,一种馨香,一种沟通与理解,一种信赖与祝福。让我们学会肯定别人吧!给别人一个笑脸,给别人一丝鼓励,你会发现,外面的阳光很明媚,自己的心情很灿烂。只要人人都学会彼此肯定,世界就会充满温暖与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