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神秘的月球(一)-《迷失在星空》
第(2/3)页
实心物体遭受撞击时,可以测出两种波,一种是纵波,一种是表面波,而空心的物体只能测到表面波。“纵波”是一种穿透波,可以穿透物体,由表面的一边经过物体中心传导到另一边。“表面波”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只能在极浅的表面传递。卡捷级的月震仪经过长时间的记录,发现表面波的数量远比纵波多。
澳洲媒体就此事采访过asa,陈德齐没有给出确切的答复,反而告知了另外一条消息:罗利级太阳系探测器在小行星带发现了疑似忒伊亚的残留物。
“忒伊亚是假设的行星,火星般大小,跟月球的起源有关,完美度相当高的行星碰撞说的产物,这颗行星极有可能在太阳系形成早期就已经毁灭。不管月球是空心的还是其他结构,论证它不应该出现在现有位置比解释它的存在更容易。”
李庄看到这不由得查了科普资料,因为陈德齐没有解释“行星碰撞说”,反而列了一堆的数据和计算公式,说明“行星碰撞说”的可信度。
网上乱七八糟的资料不少,但计算机专家一般都是看科学机构的文章,因为掺杂私货的可能性要小很多,数据不容易出错。
太阳系八大行星都拥有卫星,这是天文观测的结果,但是地球独一无二,因为它的卫星月球直径是自己的27%,而其他的行星卫星直径没有超过母星的5%。为数不少的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水来自彗星,而不是地球原始就有的。
地球本身非常神秘,两个强壮的大哥木星和土星遮风挡雨,还引来彗星给地球海洋添砖加瓦,外加一个巨大的卫星帮助形成地球的生态圈。
种种巧合之下让地球拥有了适合碳基生物生长和生活的环境,不过太多的巧合让科学家们有些怀疑地球是改造星球和月球是人造天体。
抛开改造星球的猜测不谈,月球对地球的影响不容小觑,它是地球不可或缺的伙伴。主要原因有三条,首先月球引潮力能使地球自转轴的倾斜角保持稳定,从而使地球的气候相对稳定;其次它对地球大气层有影响;三是让地球拥有一个巨型的磁场,如果没有这个磁场,宇宙射线足以将地球生命的幼苗扼杀在襁褓之中。
人的想象力十分强大,人类中总有些智商超高的人物,没有什么理论是无法理解的,只是迟早。不管怎么猜,地球现在有人,月球就在它现在的位置,人类对地月系的研究已经进行了数百年,形成众多的理论。
地球是否孤独,以目前的天文和宇航方面的研究来说未知,不能下结论,但这个经常看到的月亮引发了无数人的兴趣,它是最靠近我们的大型天体。
月球到底从何而来?它的起源是个古老的问题。18世纪以来的月球起源假说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三类:与地球同源说、地月分裂说、地月俘获说。
“同源说”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月球起源假说,它认为月球和地球具有相同的起源,太阳系早期同时从星云中诞生的。
“分裂说”则认为,在太阳系形成初期地球还处于熔融状态时,地球的转速相当高,以致于部分物质被甩出去后形成了月球,甚至有人认为太平洋就是月球分出去后留下的疤痕。
继“同源说”和“分裂说”之后提出的“俘获说”认为,月球和地球是在不同的地方形成的,一次偶然的机会,地球把运行到附近的月球俘获,成为自己的卫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