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公学-《晚清第一枭雄》


    第(3/3)页

    吴捷认真阅读章程,觉得王瀚办事十分得力。模范公学的章程,与教育部的公学试行方案契合严整,总体上没有打折扣。

    按照章程上所讲,教育部、军政府会派出督察专员,不定期对公学教学情况进行督察。

    根据吴捷的建议,各公学还将引入评价机制。公学毕业考试成绩、中学升入大学的人数多寡,将成为评价公学好坏的重要根据。

    赏优罚劣,老师的升迁、薪水都将与教学质量挂钩。

    教师是关系教学质量的最关键因素,遴选教师是办理公学的重要环节。

    按照公学试行方案,校长需由复兴会员担任,教师主要来自本地知识分子,首先要拥护复兴会,其次要有真才学。

    公学校长由军政府遴选、任命,公学教师则由民兵营任命。民兵营对校长、民兵连对教师拥有举荐权。

    不过,本地知识分子多致身于科举应试,注重学习四书五经,很少有学习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的人。

    复兴会的科学、教学人才都集中在四所大学里,各中学极其缺乏教授物理、化学的教师。

    王瀚的解决方案是,在实务学堂里开设师范速成班,以一月为一期,培训各公学老师。

    培训以树立复兴会的信仰、传授教学知识为主要目的。另外,根据学员在培训班中的表现,及时剔除其中的不合格者,确保教师队伍的纯洁性。

    教育事业处于草创阶段,一切因陋就简。教育部想方设法,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下,办成公学-大学教育体系,王瀚功劳不小。

    当然,这也与吴捷重视教育不无关系。办教育虽然不像练兵、办厂那样成效显著,但却关系长远,是复兴华夏的重要基础。

    章程里有一点特别引起吴捷注意,说外地学生需转入模范公学者,需持民兵营开具的凭证。

    校长解释说,模范公学才开办不久,在附近已经名声雀起,不少人慕名过来,想把小孩送入模范公学上学。

    但狮子山模范公学容量有限,主要以煤矿子弟为学生。因此,校长请示过王瀚,便在公学章程上加了这条规定。

    这也无可厚非。

    天已经大黑了,公学里还有几间教室灯火通明。吴捷过去参观。这所公学征用了本地地主家的宅院,面积倒还宽广,教室也都够用。

    一间教室稍小,里面坐了二十多个青年。校长介绍,他们模仿实务学堂的师范速成班,也在搞教学培训,主要是集中研习物理、化学、算术等学科。

    另一间教室很大,里面挤了百十号人,男女老幼都有。民兵营借教室组织诉苦大会,进一步巩固土改成果,争取群众拥护。

    还有一间教室,借给煤矿作夜校,煤矿自己派人上识字课,为矿工扫盲。除了矿工,还有其他人过来蹭课,学校都不禁止。

    吴捷对狮子山模范公学表示满意,当晚在学校里歇息。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