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公学-《晚清第一枭雄》
第(2/3)页
在清朝,设有学官系统,主管一省教育、科举等事务。省一级,学官叫“学政”,又称“学台”。县一级,学官叫“教谕”,“训导”是“教谕”的副手。
学官自成系统,是不折不扣的清水衙门,日子过得相当清苦。
那校长四十来岁,脑袋还算灵光,言行举止十分得体。
他介绍说,狮子山模范公学主要招收猴子山煤矿矿工子弟。因为有煤矿补贴公学,所以学校经费倒还充足。
学校的老师主要来自县官学里精通文墨的学生。另外,左七军的将士、煤矿里的工程师都会定期过来上课。
部队过来讲课,主要是宣传复兴会的政策,从师生中发现优秀苗子。
煤矿工程师过来授课,主要是讲授医学常识、煤炭生产常识等拓展知识。
公学分为小学、中学,小学学制五年,中学学制两年。
小学为义务教育,由民兵连筹建、管理。主要教授语文、算术、体育等基础基础课程,传统四书五经全部废除,改用教育部编写的新式教材。所有七至十二岁的幼童,不分男女,都必须上学,家长不得阻拦。
为鼓励幼儿过来上课,学校提供一顿免费午餐。
在当时,能上得起私塾的幼童少之又少,造成很高的文盲率。为扫除文盲,教育部特意规定,七至十八岁的青少年均可过来上课。
中学为升级教育,学制两年,由民兵营筹建、管理。除继续学习语文、算术外,学校还将开设医学、英语、农业、物理、化学、军事等其他实用学科。
升级教育顾名思义,乃是义务教育的升级。只有在前五年学习中的佼佼者,才能经过小学毕业考试,升入中学。
小学、中学均要接受军事训练,以队列、体育为主,着重培养孩子的纪律意识,健强青少年体魄。
完成两年升级教育后,其中的成绩优异者,可以通过中学毕业考试,进入复兴学堂、陆军学堂、水师学堂、实务学堂四所大学。
学生从四所大学毕业后,可进入复兴会各级军政部门工作。
通过小学、中学,考入大学,进而成为复兴会干部,这将是复兴会选用人才的重要依据。
复兴会还从部队、工厂中选拔苗子,送入大学培训。
吴捷希望通过公学-大学教育,颠覆传统的科举教育,将教育权抓到复兴会手里。
复兴会将通过普及义务教育,扫除文盲,从思想教育上抓起,得到百姓的衷心拥护。
至于升级教育和大学教育,将注重从民间选拔优秀人才,为复兴会各级组织输送干部。
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村里只设置小学,乡镇、县城可以设置中学。
狮子山模范公学由煤矿资助兴建,具有其特殊性,集小学、中学于一体。
那校长又拿来一份狮子山模范公学章程,交给吴捷过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