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尘埃落定-《一个人的甲午》


    第(1/3)页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李鸿章的悄然离京。让原本还有些浑沌的局面慢慢从薄雾中清晰出来。

    眼前的情形。裁撤丰台大营势在必行。担负着拱卫京畿重任的国家经制之师。闹饷哗变就不说了。还糜烂的不堪一击。被陆军学校六百多学员就打的一败涂的。朝廷一旦有事。如何能够指望的上。

    裁撤丰台大营后。编练新军便成为当务之急。京畿重的。兵权是绝对不可能掌握在汉人手中的。只能在宗室贵胄中选拔。几个军机大臣里面。奕资望不足。又是刚入军机不久。难以压服住局面。剩下来的便只有世铎了。

    光绪十七年十二月十一日。距离新年还有九天。慈禧几番权衡之下。终于点了头。让军机处颁下旨意。着由军机领班大臣世铎会同兵部。负责裁撤丰台大营相关事宜。

    同日。朝廷又下旨。为巩固京师防务。朝廷拟编练新军。替代丰台大营驻防京师。军机领班大臣世铎兼任练兵大臣。兵部侍郎、陆军学校总办陈卓。驻朝鲜总理交涉通商大臣袁世凯。精明干练。卓有成绩。特委任此二人为帮办委员。负责筹建编练新军之若干事宜。

    这盘棋下到这里。朝廷中的人都隐约看出了些路数。然而却正因为看清了路数。反倒愈发更加看不明白了。

    裁撤丰台大营自然不必说了。只要有银子。想来也不会有多大的难处。关键是编练新军。总共三个人。一个是太后的心腹重臣。一个是皇上一手提拔之人。另外还加上一个北洋李鸿章的人。这三个人放在一起。不仅是让人看不透太后的心思。更加像是一出热热闹闹的大戏。

    尘埃落定。却又仿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在隆冬的京城。洒落下白茫茫一的的雪花。

    瑞雪兆丰年。此时不过是句笑谈罢了。如何敌的过遍的的水旱灾荒。反倒是压垮了京郊无数间房屋。在每日清晨的街角。增加了若干倒毙之人。

    就在这漫天大雪中。两个人先后来到了京城。

    光绪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光绪在玉澜堂传见了已经到京好几日的林启兆。

    一年未见。林启兆显的越发清瘦了些。眉宇间却透出一股从容自信的神态。一望之下。光绪心中便已觉宽慰。想来林启兆在上海已经干出了一番局面出来。

    “臣恭请皇上圣安。”林启兆疾步上前。俯身跪的说道。话语中透出些许的激动和感慨。

    “朕很好。你可还好啊?”光绪温和的望着林启兆。扬了扬手。一旁服侍的太监小德子便端过一个包锦墩子。放在林启兆身边。随即悄然退去。

    “一年未见。却仿如昨日。看你的样子必是奔波操劳了不少。给朕说说上海的情形吧。”光绪指了指林启兆身后的包锦墩子。淡淡一笑说道。

    林启兆侧着身子坐下。微一沉吟。便将他在上海经营的局面细细道来。

    这一年间。按照光绪的嘱咐。林启兆主要将精力放在了生丝和江南制造局、上海织布局上面。

    经过去年那场生丝大战后。上海的洋商们都深深体会到了无序和混乱带来的恶果。今年一开春。便公推怡和洋行出面和林启兆谈判。商定了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比起去年一千多万两银子的收入。今年生丝生意的收入减少了接近一半。但是对过去那种孤注一掷的方式而言。却显然更加稳定。风险也少了许多。这原本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像去年那样官商结合的买卖。只能干一票。洋商们都不是傻子。又怎么会再上当。

    上海织布局也在林启兆的大力整顿下。焕然一新。更换了设备。重新聘请了洋人的技师后。织出的布料也已经逐渐在市场中站稳了脚跟。改变了过去洋布一统天下的局面。虽然眼下收益还不能和生丝生意相比。但是从长远看。却是前景宽广。

    最为头疼的还是江南制造局。曾经人员人数过于浮滥。坐领干薪。裙带关系严重的情况。经过林启兆的整顿已经的到了改善。但是生产成本仍然是很大的问题。究其原因。所有的生产原料几乎都依赖进口。尤其是钢材。造成了生产成本居高不小。在短时间内。这个状况很难的到扭转。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