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十年(十)-《葬宋》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赤红八军的功绩和重要性的显现,再则由吕文焕导的反正宋军也屡建功勋,张钰和张僖的援助缅甸的志愿军在云南一带开展的也是有声有色的。所以陆秀夫的心里也有些不安份起来。
想起来,战争就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只要是顺利,每一场战争都像是新手掂来一样,不用费一丝的力气,就好像是现在的局势,一向号称积弱的大宋,在江南也是四处用兵,但是每一个地方都能取得胜利。
而在过去,就算是倾国之力,仰仗长江天险,也是节节败退,现在正在意气风发的吕文焕、程鹏飞、张僖。甚至是黄去疾这些人,都是各自领着自己的久败之军,慢慢的打出了一片新的天地。让陆秀夫平静的心绪又升起了波涛。现在大宋在江南的地位日渐稳固,百姓的生活也逐渐的步入了正规,是得益于陆秀夫等一班有经验的文臣所赐。
但是随着江南时局的稳定,他们愈加显得无事可做起来,不像是开始,又是丈量土地,从新分配,归置各州县官员,每个人都忙的是不亦说乎。比起最近这两年来,每个人日子过得充实了很多。
姜明所制定的军政分家的好处慢慢的被遮盖了起来,其中军政分家的矛盾显得额外突出。因为是在战争硝烟中重新创建了宋朝,而且为了使时局得到长治久安,政事堂开始在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对于整个江南宋朝的统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陆秀夫首先对家官僚机构进行改革。中兴元年官僚机构基本上沿袭南宋旧制。中兴二年,姜明代表政事堂首先宣布,在地方上废除旧制—“路”的制度,代之以宋代实行朝廷、府州、县三级政制。是年,包括南京直辖区外,全国共设立了十六个府为广州府、潮州府、韶州府、漳州府、泉州府、福建府、赣州府、苏州府、杭州府、骛州府、南昌府、潭州府、鄂州府、徽州府和重庆府等。
所谓“路”其实在朝廷与府、间设“路”(类似后代的“省”),作为行政监察区及军区,主要机构有安抚使司(帅司)、转运使司(漕司)、提点刑狱司(宪司)和提举常平司(仓司),合称“帅、漕、宪、仓”。其中除“帅司”为军事机构,其他漕、宪、仓三司,都有行政监察职责,统称为“监司”。此外,还有其他路级机构。取消路之后,由府为单位直接向朝廷负责,而且每府都在行朝处驻有利益代表。随时参与政务院和军务院的讨论证每个府的利益。
这个度,在初期是为了快速的收拢新收复之地的民心或者是当地士族。但是到了习惯之后,却成为有些政令的死角,大家都能在一起讨论,厉害关系一讨论就清楚了,不符合当地利益的政令,往往受到政务院的联合抵制。
就比如说船一事,本来是很容易的,但是无论是哪里都以压力负担过重而给予抵制以至于朝廷的政令被封驳,一而再的降低数量和给予补助,才勉强发布下去。
这个是陆秀夫一班文最为不痛快的地方,要是在以前,政令发布下去,再找几个心腹官员做做表率。那么其他州县也无可奈何的做了,谁也不会做那个出头鸟,而如今呢?还没有执行就要先通过各府的讨论,往往一件事胎死腹中。
中兴三年。姜明由政堂和自己入手朝廷机构进行了改革。废除了丞相制。朝廷政务改由六部分理是六部除了兵部之外都受到政事堂地节制。这样一来。慢慢地政事堂里面地人员除了陆秀夫之外本上都处于有权无职地情况。相应地也削弱了政事堂地实权。也就是政事堂只有议事之权。但是没有执行地权力。这样达到了权力地均衡。
与政治改革相军事制度方面进行了较大地改革。中兴三年地时候。就可以议定:实行耕战结合时屯耕。战时出征;自京师至郡县。皆立军师之众。在军事重地设军。次要地方设师。成立军事堂和军务院地同时。也废除了统管全**事地枢密院。代之以军事堂地参谋决议制度。辅助于军务院地监督机制。每府各设两名军务院成员。负责军队地管理和训练。但无权调动军队。逢有战事。由军事堂和政事堂商议。报于皇帝亲自任命军事统帅。兵部发布调令。军务院和军事堂中北指定
奉命出征。经此改革。把军权看着似牢牢抓在皇帝地主事手里。但实际上却是分摊了出去。达成了一个均衡。不做一言之堂。
这样下来。整个政务好像是谁都能做主一样。但是偏偏又是谁也做不了主。只能在那里凡事讨论再讨论之下。达到一个共识为止。
其实这样下来。谁都能感到自己地权威。说一句不好听地话。就是随意地一个政务院或者军务院地成员。无论你出身如何。只要你人缘够好。所提地意见又算是合理地话。那么你就可能做到阻止一个政令地发出。无论这个方案是由谁提出地。就算是皇帝提出地。你只要有充足地理由。也可以做到不让其通过。
这个制度开始执行地时候。大家都感到十分地好奇。经过姜明地几年努力之后。大家都已经渐渐地熟悉了这样方式。如此一来。读书人地优越感就荡然无存了。
这个也正是陆秀夫等人感到痛苦的地方,整天为了自己的一个决议,在自己看来于国于民都有利的决议,到了众人的手里,往往受到很多人的排斥,有的是为了自己一个府的利益,去游说许多人跟着反对,最后不了了之。
就比如开始陆夫想趁着四川重庆知府王立意图投元之事,让张镇孙入川接手那里的防务,还有整个重庆周边的军政事宜,但是就得到了一些对张钰有很好看法的官员排斥,坚决不允许动用赤红军入川,还有张镇孙的入川。最后反而打草惊蛇,让王立自动的断绝了投元的念头。现在随着时日已久,就算是有一些蛛丝马迹,也找不到了。让陆秀夫颇为不快。
还有想让姜明彻底的推:大宋政坛的事情,姜明虽然在太湖基本上足不出苏州,但是皇帝的依赖之心还是十分的严重,相对于以前对其比较平和的姜明,陆秀夫等人的天天教导和决策抵触都让他们渐渐的和皇帝产生了矛盾,但是这种矛盾是不可以调和的,因为这牵涉到了君明臣贤之说,就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谦让的问题了,因为君强臣弱容易造成独断专行之君主,这个是作为道学一宗不愿意看到的,他们觉得有这个责任让皇上在他们的辅佐之下成为一个明君,换言之,若是皇帝不听自己的话,那么就会走错路子。
这个能也就是历代读书人最终的想法吧,所以对于外戚专权,或者是任由一些来历不明、没有儒家渊源的人来左右朝廷局势,那么就是读书人的悲哀了。开始借助姜明的道家根本,还有先见之明。最终利用姜明所看重的奇技淫巧来打败蒙古军队,这个是理所当然的,当天下大定的时候,就只能由他们集千年之大成的儒家根本来主持时局,再任由那样无君无父的胡来,只能是败坏朝纲。
所以陆秀他们这一帮子的道学先生组成的大臣们,现在唯一的目标就是恢复大宋旧时的制度,让朝纲逐渐的稳定起来,诸如这些政事堂、军事堂和政务院、军务院之流的临时机构,还是要撤掉的,要不,让他们饱读诗书之士和一些市井商贾或者是山野村夫在哪里争执,甚至还要礼求于人。那不是有辱斯文吗?
但是要改动这个制度,销所谓的两堂两院,那么首先就是要将他们的创始人姜明调走或者是推翻,有赤红军之力,想要扳倒姜明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么只有将姜明调走才是为上策,然后用几年的时间来平复姜明的威望,还有除去其在皇帝心中的好感之后,利用皇权的威势,方可成功。
要不姜明就是一面帜,只要有他的存在,两堂两院是不会倒下的,除了这一步之外,陆秀夫他们还有一手准备,就是在暗中蓄力将姜明调走的同时,还要建立自己的军事力量,用于制衡赤红军的力量。
陆秀夫等人的光是长远的,也是为了以后千千万万的苦读之士所考虑,准备在一个很长的阶段之内隐忍,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建立新军,也是颇费了一番周折,首先建立新的军事建制,在军事堂那一关就好通过,为此,陆秀夫他们不知道动用了多少士子和家族的力量,又有意的将江南之兵调走四处征伐,借着这个机会,才在各府以防卫盗贼和剿匪的借口之下,建立了属于他们的军事势力,名曰:“卫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