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中篡改的历史(七)-《抗战之责》


    第(3/3)页

    32个名字

    那时老百姓的生活极其艰苦,部队没有后勤部,妇女宁可少吃少穿,也要保证军队的给养。据淮海战役部分资料统计,山东妇女交军鞋400万双,军袜110万双,军装46万套,干粮袋60多万条,面袋20多万条,口罩2万个,绑腿4.5万副,棉被4500床……400万双鞋。这是个什么概念?要知道,当时许多庄稼人的孩子,到娶媳妇时,也未必穿过一双新鞋。在沂蒙山区,新婚妇女拿出了自己的嫁妆,大嫂扯下了自己的头巾,许多人当再也找不出一点布料时,就撕下了自己正穿着的衣服大襟,来做鞋面布。

    参加孟良崮战役的人们,都知道“火线桥”的故事。

    战役打响前的那个夜晚,为保证我们的部队抢时间进逼孟良崮,艾山乡的32名妇女,硬是站在齐腰深的冰冷河水中,肩扛门板,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搭成人桥,让我们的大部队顺利通过。

    夜色中,虽然看不清面容,但每个战士的心里都明白,脚下是他们的姐妹,他们是踏着亲人的肩膀走向战场的。

    一个小时过去了。当最后一名战士从她们肩上通过之后,她们都瘫倒在河岸边””的沙丘上了。一个军人划了根火柴照亮了她们的脸。然后把她们的名字一一记了下来。接着,迅速地向孟良崮前沿冲去。

    黎明时,孟良崮响起了轰轰的炮声。这时人们发现,从万粮庄到孟良崮的那条山路上,到处都刻着这32个妇女的名字。

    你还能记着我这个娘么

    1942年5月,沂水县王庄张志桂的女儿刚满月,便收养了八路军11团团长陈宏刚满三个月的女儿陈鲁生。孩子刚送来的时候,瘦得可怜,小胳膊还赶不上大人的手指粗。志桂看着鲁生黄黄的小脸儿,再看看自己的孩子,红润润的脸蛋,粗壮壮的小腿,想到鲁生的母亲打游击,整日奔波,出生入死,决心把鲁生喂养好。

    志桂带着两个孩子,两个孩子两个奶,每人摊一个,谁也吃不饱。家里穷,买不起可以为孩子添食的东西。孩子饿得直哭。志桂想:鲁生身子弱,既然咱答应了人家,就一定要把人家的孩子养好。

    于是,志桂总是先让鲁生先吃饱,才让自己的孩子吃。此后,鲁生不再哭叫了,瘦弱的小身子渐渐地胖了起来。而她自己的孩子却一点点地消瘦下去。

    小鲁生长到半岁,两个奶吃光了还不饱。志桂便咬咬牙,给自己的孩子断了奶。

    秋天,小鲁生快满周岁了,伴着志桂女儿越来越弱的啼哭声,会叫“爹”、“娘”了。

    但志桂的心却轻松不起来。听着女儿细弱无力的哭声,看着孩子渴望的眼神儿,她的心都快碎了。

    终于,志桂的女儿停止了哭喊,不到7个月的孩子,不幸夭折了。孩子已经停止了呼吸,可是,志桂还把她抱在怀里。她小心地把*放进孩子那干涸的、永远也不能再吸\*\*\*\*小嘴里,泣不成声地说:“孩子,再吃一口吧,娘对不起你呀!”

    小鲁生见妹妹要吃奶,一边叫着娘,一边抢奶:“娘,俺吃,娘,俺要吃……”志桂心如刀绞,一把将自己的女儿推给丈夫,抱着鲁生痛哭起来。

    ;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