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中篡改的历史(六)-《抗战之责》
第(3/3)页
日军第十一军,第9旅团、第3师团、第6师团、第40师团、第1飞行团,另有1个支队,总共6万余人。比前两次的规模小得多,主要是为缓解华南日军的压力,进行牵制作战。
**围歼部队:58军、20军、99军、37军、78军、26军、10军、73军、4军、79军
“长沙大捷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所向披糜,甚至欧战开始以来,反侵略、反轴心同盟国家第一次扎扎实实的胜利。当时全球各大媒体争先报道此一捷讯,其中以伦敦每日电讯报的标题最为传神:际此远东阴雾密布中,唯长沙上空之云彩确见光辉夺目!”
“1942,民国31年元月3日,中国战区统帅部成立,蒋委员长出任战区统帅。从此一刻开始,我国对日抗战也进入了决定性的第三阶段了。”
我记得在前面某一集中,蒋先生在抗战初期一次军事会议上的讲话是将中国的抗战分为二个阶段。不知何故,这里却采用了*先生在抗战初期把中国抗战分为三个阶段(防御、相持、反攻)的说法。
蒋先生与史迪威的矛盾。蒋维国指责史迪威用飞机暗算蒋介石,给蒋介石准备了一顶拉不开的降落伞。这可是大陆网友几乎没有听过的事。幸亏有一个神秘的电话救了蒋介石,但是,是谁打来的电话,至今仍是个谜。换句话说,这件事的真伪是无法证实的。
将一个无法证实的事做为证据呈堂,而信誓旦旦,不知可否构成诬陷罪?请学法律的网友指点。
《一寸河山一寸血》在这里是否违反了要“真诚面对历史,把事实还给事实”的初衷呢?
用一个谣言来证实委员长与史迪威的紧张关系,《一寸河山一寸血》显然对这段历史没有持以严肃的态度。
若有人认为这个谣言发端于蒋先生,这又如何澄清呢?
第三十三集《一狼、二虎、[四强]》
四强是指:美、英、苏、中
一狼——苏联
二虎——美、英
“在那一段与狼共舞伴虎入眠的岁月中,中国人所遭受的辛酸、委屈、挫折、但又不能说的苦楚,在当时,甚至过后,都是鲜为人知的。蒋中正在这一段时期中的日记里写到:今而复知所谓同盟与互助皆为虚妄之言,美国亦不能外此例乎?幸而今日我国尚有一片土地、与相当兵力以图自存,而未为帝国主义者牺牲耳。”
这一集主要回顾英缅战区的开辟,指英国人以一己之私,延误战局,造成了中国的巨大损失。顺便将史迪威很扁了一顿,说他将缅甸战场搞得一团乱。
1941年8月,陈纳德的美国空军志愿队(飞虎队)建立。
“也许因为陈纳德的表现,还是隶属系统。而引起了史迪威的不满,因此他不断施加压力,要撤消飞虎队的番号,毕赛尔甚至以不归并即不许作战相逼迫,使得志愿队只好于1942年7月4日宣告结束。”
该片在此又说了谎言,伪造历史。事实是飞虎队重归美军陆军,为美军陆军中国战区的第十四航空队,对外仍称飞虎队,编制扩大和兵员供应更有保障。此前为志愿队,无论物资供应,人员补充都很困难,飞行员牺牲一个就少一个,而编为美军陆军第十四航空队后,所有供应大为改善。该片将这一事实隐瞒,让人误以为飞虎队的番号被撤消,志愿队被解散,为的是诬蔑史迪威。
第三十四集《黎明前的黑暗》
物资掠夺
“战争行为,本来是经济社会的一大杀手。其破坏力之强,摧毁面之广,是成长于承平时代的后人难以想像的。这种影响对交战国双方并无二致。所以到1942年,也就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中日双方都面临到了无以为继的严重危机。这个时候,彼此拼的好像已是持久的能力了。换句话说,谁撑的久谁便是赢家。不过就当时情势而言,可以说我们阶段性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为了求存,唯一的选择只有[拖],用我们幅员广大的土地,来换取时间拖垮敌人。至少,把他拖到同一个[立足点],同一个[起跑点],然后再来拼。这便是我们对日[持久抗战]的基本国策”
好嘛,把*先生的《论持久战》中的观点,说成是对日[持久抗战]的基本国策。却把蒋先生放上画面,如此欺世盗名之举,真是令人瞠目结舌。
“经过五年漫长的岁月,现在大家总算要扯平了。但此一结果毕竟不是最终目的,因为我们要的是赢。问题是,我们还熬得下去吗?我们还挥得出决胜的一击吗?照常理推断,其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因为我们已经山穷水尽了。”
“形成战时经济金融状况恶化的原因太多,但最根本的还是来自战争,来自敌人。日本深知只要把我国经济搞垮,这场仗就不用打了。他们分别从物资掠夺、金融破坏和经济封锁三个方面一起下手,企图扼杀我国的生存命脉。老实说,任何一个国家被这三把刀卡在脖子上几无存活的机会可言。但在当时,日本虽然很确实的做到了以上三点,但中国人并为因此而弃械投降。由此可见,我们在经济战线上的搏斗是何等的惨烈了。”
下文呢?
;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