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中篡改的历史(六)-《抗战之责》


    第(2/3)页

    奇怪,中条山不是游击基地吗?为何不以游击战为主、辅以阵地战?在这个易守难攻的地方,游击基地应该发挥游击战的特长才是。这段话居然影射**的将领指挥无能,真是奇耻大辱!不过在阵亡的军长中,98军长武士敏多次与太岳山区的八路军协同作战。

    片中说:日军为了扫荡八路军,调集了七个半师团,展开了[中原会战]。显然,位于中条山北面太岳山的八路军总部也在被攻击之内。那么,攻击中条山的有多少兵力?

    “日军41师团从桑池、横岭关尖隘道突破,直杀到了桓曲,中条山被切成两段了。西路日军第37师团、16旅团,也穿越了80军和第3军在张店镇一带的防区向东推进。21师团则由东向西打。当日,济源不守。这个时候,桓曲的41师团左右开弓,分别于10日和12日与东西两军会师于五福涧和邵源。中条山守不住了。”

    显然,日军用了3个师团又1个旅团的兵力为主攻,41师团、37师团、21师团、16旅团,加上外围的36师团、33师团、9旅团、4旅团,共5个师团3个旅团的兵力约12万人。而**16个师,26万余人,虽装备逊于日军但据有山地之险。那么,日军还有2个师团的兵力在干什么?显然,在进攻太岳山的八路军总部。**丢失了中条山,八路军则守住了太岳山,而太岳山只有八路军贺龙的120师,另两个师是*的115师在山东,刘伯承的129师在冀中太行山。

    “百团的后遗祸患还没完,接着,日军开始在冀中、冀南、冀东、晋西北、太行、太岳以及山东等抗日根据地,展开了长达两年的[治安强化运动].....所谓“强化”,便是恶名昭彰的[三光政策]。......战时,在沦陷区内被日本人戕害的无辜老百姓,其人数很难估计。单就[百团]后的两年而言,大约在二百万人以上。”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说**不该打[百团大战],以至招来日军的报复,给老百姓带来如此深重的灾难?

    是了,原来**不愿打日本鬼子,是生怕给老百姓带来灾难,多么爱民如子啊。所以**成建制的带枪携炮投向大日本皇军,那是为老百姓着想,让他们可以安宁的做皇军的顺民,享受皇道乐土。**打皇军,使百姓遭灾,真是十恶不赦!

    “这些人是怎么死的呢?大概就如同以上那几位亲历其事的日本退伍军人所说的那样吧!虽然,迄今日本当局仍然否认他们的野蛮行为。但总有人难以释怀他们双手曾经造下的罪孽。而在晚年,以文字记录下他们终生的梦魇。面对此一滩滩被遗忘了的历史血迹,我们只能祈求自己的子子孙孙不再流血!”

    对于中条山战役,周恩来在1945年4月30日的《论统一战线》中有一段话:...紧跟着有中条山战役,蒋介石怕中条山守不住,希望我们配合,但主要是试探我们还打不打日本,当然这完全是他的糊涂想法。我们表示配合作战,但是蒋介石又怕我们,不要我们过漳河之线,要限制我们作战,这就很难配合。他在中条山,我们在漳河北怎么样打呢?同时他又不给我们下作战命令,要我们自己打。我们要一点补充,他说,只要打,我不会辜负你们的。我们打了,他又取消诺言,食言而肥。这是一次接触。....

    三十集《死亡工厂》731

    化天使成魔鬼,大概只有日本做得到。

    泯灭人性,做得最彻底的,也只有日本。

    纳粹的德国杀害了几百万的犹太人,但毕竟还是把犹太人当作和自己一样的同类——人,来处死。并且在战后有深切的痛悔,因为德国人始终还是把犹太人看作人,承认犹太人同样拥有人的权利,没有将杀人当作娱乐。

    面对那些将婴儿挑在枪尖,哈哈大笑的日本士兵,谁敢说他们心中还有一点点人性?!

    把人的生命视为草芥,将人的属性比为粪土。这就是日本文化中武士道精神反人类的精髓。只要这种武士道精神在日本残存,只要武士道精神的圣殿——靖国神社还存在,日本人就是人类社会中最危险的民族。

    第三十一集《苦撑待变》

    “中国人,就是这种状况之下,抗起了一场不得不打的民族战争。那么,我们的胜算究竟何在呢?当时中国的一位著名军事学者蒋百里说:中华民族大文化的妙处,就是同化的攻势,和武力的守势,我们取攻势用不着杀人,我们取守势,却能拼命。显然,蒋百里所说的致胜之道,是充分发挥民族特性,以无形的民族性,去对抗大炮飞机,进行一场现代化的战争。是后人难以想像的悬殊局面。但在当时,却鼓舞了全国民心。”

    “第二次长沙战役中,日方投入神田第6师团、丰岛第3师团、北野第4师团、第40师团。首战守军为杨森27集团军的欧震第4军、孙渡的58军。杨森和神田在大云山旁廝杀了10天,让薛岳有机会从四面八方调兵遣将投入战场。肖之楚26军、李玉堂10军、韩全朴72军、王耀武74军、夏楚中79军、陈沛37军、傅仲芳99军、邹洪的暂编第2军、杨汉域20军。这次长沙之役,显示出**机动和应变能力已大为增强。顾祝同的3战区、李宗仁5战区、陈诚6战区展开牵制作战。日军首尾难顾,败退而走。”

    以**的11个军对日寇的4个师团,这一战“显示出**机动和应变能力已大为增强。”。

    “12月8日,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投下了一子险棋——奇袭珍珠港。苦撑了4年又6个月,中国在千辛万苦中终于等到了这一天,12月9日,中华民国对日本、德国、意大利正式宣战。”

    外援是必要的,但这只是加速中国胜利的重要因素,只是加速因子。但把外援看作中国获取胜利的主导因素却是绝对错误的。这种意识必然导致中国人无力挺直自己的腰杆,而致在对外关系中听命于人。

    我们必须认识到致使中国胜利的决定性因子,其实就在中国内部,那就是中国人不屈的精神。它需要一个政党作为初晶体来把这种精神凝聚成力量,在这股力量由小到大逐渐凝聚的过程中,必须有正确的决策引导,使这股力量坚固。当然,如果没有这个初晶体,中国就会出现元、清那样的局面。然而,中国有了这个初晶体!

    可惜,我们没有看到国民党起到了这样的作用,他的眼睛向外,看不到致使中国胜利的决定性因子。因而,他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的错误决策,反而对这股力量的凝聚起了耗散作用。

    因而,这股力量凝聚到**的周围。这是中国自己的内在力量,是中国走向新生的力量,它的生命力,它的坚韧性,决不是外来力量所能打碎。

    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不是外人,而是中国人自己!

    或许有人不这么认为,他们说:决定最终胜利的不是游击战,而是硬碰硬的大决战。

    那么,我要问:通过游击战,促使敌我双方力量彼消我长,能不能做到从游击战过渡到运动战?通过运动战,加速日军有生力量的消耗,而我方有生力量却能得到不断的补充,能不能最终达到大决战的条件?

    第三十二集《悲情、豪情》

    前段主讲日军在南太平洋的作战。

    第三次长沙战役(1941年12月14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