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动机—提前写的后记之四-《抗战之责》


    第(1/3)页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终于写完了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的故事。

    说起抗战,就不能不提*主席的经典文著《论持久战》。没有看过的读者,我强烈推荐去看看。不要以为是一部所谓的政治方面的著作,这可是一场经典的演讲文章!别的不多说,当年蒋介石兵败大陆时,在成都举办了十余期的“敌后游击战”培训班(也就是解放以后国内大规模土匪暴动的骨干人员培训班),发的其中一本教材,就是这部书。

    对比着看,整个抗日战争,基本上就是按照《论持久战》里面描述的进程轨道运行的。要知道,主席的这本著作,是在38年五月末,在抗战一周年时,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讲演。那时,他老人家估计也没有料到抗战还要进行整整7年吧。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古老而深刻的话语,是那么的浅显明白。又是那么的难以做到!可以说整个抗战,国共双方对待抗战的态度,已经为以后的历史进程打下了伏笔。

    为什么**对于国民党军队的宣传,是“消极”而不是“不抵抗”?对国民党高层,是“不抵抗”而不是“消极”?大家可以去认真品味一下这里面的奥妙。就个人而言,我认为这个结论非常精辟。因为整个抗战,从31年9.18到45年8.15,我们当时的政府,他对日的态度,就是想讲和,这样的想法,除了定义为“不抵抗”,还能定义为什么?而对于侵略者的进攻,就是被动防守,这样的被动,除了定义为“消极”,还能定义为什么?

    我们必须承认,整个抗战,以国民党军队为主的中**队的官兵们,是真心抗战的,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支撑着中国最后的堡垒,他们是可歌可泣的英雄,是不愧于“中国人”这个称呼的,是我们应该永远纪念的英烈。

    可是国民政府上层呢?他们和官兵的心是一条心吗?

    那么**呢?**武装,先不说东北抗联的艰苦,以37年为例,八路军(4.6万人)新四军(1.03万人)以当时仅仅是两个**军级编制,六万人不到的力量,却分散成小部队,深入敌占区,放手发动群众,以合适的方式,主动去打击日寇。面对给养短缺等极为恶劣的生存环境,他们需要非常大的勇气和高超的斗争手段才能既保存自己,又发展自己。

    主动的战斗、艰苦的环境,高超的斗争技巧,丰富的理论知识,无一不是显示出**比国民党的优越性。

    中国的民众看问题喜欢看结果,海外的华侨看问题也是这样。当初陈嘉庚那一条被誉为“古往今来第一提案”的“敌未出国门前言和即汉奸”,就是对国民政府抗战的态度的不满。

    国统区中国的民众,海外的华侨,他们看到了什么?是士兵的大量死亡却换来国土的一片片沦丧;沦陷区的民众呢?看到的是军队抛弃他们,政府抛弃他们!

    这个时候**勇敢地站出来,深入敌后开展斗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所谓的“抗日根据地”,就是在收复的国土上建立政权!

    如此人心向背,对于抗战胜利后的历史进程意味着什么呢?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