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在21世纪。 飞机的参数一般分成两个类型: 不可计算参数与可计算参数。 其中前者很典型的代表,就是气动数据。 参与过飞机设计的朋友应该都知道。 由于一些数据的不可计算性,很多时候飞机的设计都要通过风洞来进行观测。 比如通过示踪粒子+激光片光可以定性观察流场形状,但却不够精确,无法定量的分析流场。 想要真正的进行流场测量,近些年发展出了piv技术。 也就是用超高速摄像机先在同一截面连续拍摄2张图片。 对于同一个粒子来说。 这两张图片的拍摄时间有间隔,因此被记录的位置必然发生了变化, 由此可以计算出位移的距离。 同时知道两张照片的拍摄时间间隔,那么就可以计算出这个粒子的速度。 如果把这个截面上所有粒子的速度都计算出来,就是一个实时的速度矢量场了。 只要连续拍摄100张图片,连起来就可以看到速度矢量的变化,用这种方法来收集流场数据。。 因此在现代背景下。 设计一台机型其实是比较困难的,成本会很高很高,一般人根本遭不住。 风洞一响,黄金万两, 这可不是说着玩的。 不过徐云这次要搞的机型非常简单,因此在设计方面倒也不需要风洞来协助,主要攻克的对象还是可计算参数为主。 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整個项目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 四个月后。 依旧是制器局。 此时此刻。 徐云正和小赵、老种一起,跟在一位七旬左右的老者身后缓步行进。 这样大概有了一刻来钟。 在穿过了一道森严的护卫线后,众人的面前忽然出现了一间小屋。 老者在屋前听猪叫,转身恭敬的对小赵一行礼,说道: “殿下,种老将军,王公子,就是这儿了。” 小赵朝周围张望了一圈,点点头,一指大门: “苏师傅,开门吧。” 苏姓老者连忙道了声是,从袖中取出一把钥匙,打开了工作间的大门。 随后做了个请的动作: “几位请进, 小老头前引路。” 徐云三人随之入内。 这处工作间的占地面积约摸有百来平米, 正中心处摆放着一套设备。 这些设备中大约有一半是蒸馏的相关设备,剩下的则是几个玻璃器皿, 以及若干的瓶瓶罐罐。 玻璃器皿的大小有些类似饮水机的15升桶,就是那种有男生在场时女生会嘤嘤嘤说搬不动、没男生在场时单手就会被拎起的玩意儿。 只见此时此刻。 每个玻璃器皿内都填充着某种透明溶液,看上去好像有点粘稠,不太像是水。 溶液中则漂浮着一些银色的、类似菊花的植物。 而在其中一个最大的玻璃器皿边上,驴兄正在哼哧哼哧的拉着它转圈。 徐云见说走到器皿身边,隔着器皿的玻璃罩,认真观察了一会儿内部情况。 接着顺手给驴兄塞了把草,对老者问道: “苏师傅,这些银菊浸润多久了?” 苏姓老者略微沉吟少许,心算了一下时间,答道: “约有十个时辰左右了。” 徐云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那就让驴歇一会儿吧。” 他口中的这位苏师傅与老苏同姓,全名苏淇,乃是来自浙东路州属制衣署的老师傅。 与齐格飞不同的是。 苏淇不是工匠,但他在染料方面的经验却极其丰富。 徐云设计的飞机组装环节模块众多,其中绝大部分的设备生产,都需要依靠齐格飞那类精尖的工匠。 但在某些环节上,却需要苏淇这类特殊的专业人士。 比如...... 类橡胶物的制取。 略微了解发动机结构的朋友应该都知道。 发动机除了钢铁、各类合金或者陶瓷之外,还有一种材料必不可少: 那就是橡胶件。 例如发动机的油管,曲轴油封,气门油封,o型圈等等,都需要用到各式各样的橡胶件。 橡胶的原产地是巴西,按照正常时间线,它要再过几百年才会由高卢探险队从美洲传回欧洲。 并且直到十九世纪末,橡胶才最终定型成为了工业材料。 因此眼下的大宋,是绝无可能找到标准意义上的天然橡胶的。 当然了。 除了天然橡胶外。 橡胶还有一种合成橡胶的类属,但这需要足够的物质进行聚合反应才行。 哪怕是最简单的二甲基丁二烯,都不是现在大宋工业能达到的地步。 不过作为一位物理汪,徐云表示除了标准橡胶外,还有一些手段可以制取出类橡胶品。 比如后世传播度很广的....... 杜仲胶。 杜仲,这是一种我国特有的单种科植物。 仲胶则是一种天然的高分子材料,也叫作反式异戊橡胶。 在后世的21世纪。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