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韩公廉? 听到这个名字,徐云的表情顿时一愣。 没想到啊没想到。 老苏给出的人选....... 居然是他? 韩公廉。 这是北宋一位遗留信息很少的数学家,后世甚至连他的字叫什么都不知道。 只在他的出生地《古平县异志》中,有简单提及过他自号杨怀先生的少许信息。 毕竟这年头的号和后世的b站昵称似的,是个人都能取。 除了那些知名用户,能被记下的普通人也就约定成书和蒙古上单这有数几位罢了。。 不过仅仅从那存留的只言片语中,后世依旧能看简单的判断出韩公廉的能力。 宋元祐元年,韩公廉任吏部当守官,级别是最低的正九品。 当时老苏就任吏部尚书,奉命检验太史局等使用的浑仪,并准备制作一架新仪。 结果老苏在访问过程中,听说韩公廉精通数学、天文学,乃是汴京内数算大家。 老苏便亲自上门,便告之以前代天文学家张衡、梁令瓒、张思训等人的仪器法式大纲。 希望他能寻根究底,依之仿制。 韩公廉为此写了《九章勾股测验浑天书》1卷,并制作了一座机轮木样的模具。 老苏看过之后认为虽不尽如古人之说,然而水运轮的设计却有独到之处,具备很高的可行性。 因此便选定了这套方案,并且上表朝廷,得到了批允。 元祐二年。 韩公廉被命为制度官,开始制作新仪。 元祐七年。 该仪最终完成,被命名为元祐浑天仪象。 所以由此可见。 韩公廉在史书上的文墨虽然不多,但数学方面的能力显然是要远高于普通人的。 他其实很像后世一位名叫埃德尔的葡萄牙球员,此前默默无闻,大家几乎都没怎么听过他的名字。 结果在2016年欧洲杯决赛替补出场,一剑封喉帮助葡萄牙夺冠,完事后就又没声儿了。 没办法。 虽然宋朝的数学发展的非常迅速,奈何封建王朝终究是以人事斗争为主。 很多数学家并没多少机会展现身手,更别提被载入史书了。 当然了。 道理虽是是这么个道理,但若真是那种顶尖到极致的数学家,多多少少都应该能在史书上留下一些记载。 比如秦九昭。 比如杨辉。 又比如拐走诺贝尔老婆的那个人,好吧这个不算...... 所以说句比较客观的定位: 韩公廉应该是那种数学方面的高级、甚至接近顶尖的人才。 但离‘时代天花板’的距离,恐怕还有点儿远。 因此徐云想了想,还是准备问问老苏,看看能不能多找几个类似韩公廉的人才,毕竟计算工作量还是挺大的: “老爷,若是按您所说,杨怀先生显然是个相当不错的人选。 不过天文望远镜所需的数算步骤极其繁杂,单靠一人恐怕将会费时费力。 因此老爷若是还有人选,不妨多找几位数算能人前来协助,也算是以备万一嘛。” 老苏微微点了点头,看上去接受了这个建议。 他曾经见过徐云鼓捣发电机和电解池, 知道风灵月影宗的一些知识非同一般, 恐怕和现有认知有些出入。 如果只请了个韩公廉, 对方能理解公理那姑且还好说。 但要是出现了卡顿疑惑,整个天文望远镜的‘复原’过程,就很可能出现延迟甚至停滞了。 随后他仔细回想了一番自己认识的数学家, 过了小半分钟,他忽然眼前一亮: “小王, 你所说的数算知识, 可否用文字大致描述下来?” 徐云有些奇怪的看了他一眼, 有些疑惑老苏的目的,不过还是点了点头: “此事不难, 毕竟小人本就是从书上看到的内容,概述一些关键点还是很容易的。” 老苏见说大手一挥,兴奋道: “如此甚好, 稍后你随我前往书房, 撰写一封书信, 寄往应天府。 有一位当世数算大家在府中乡野结庐而居, 若能说动他前来汴京助力,镜面精度必能算成!” 看着头一次表现出如此兴奋与推崇态度的老苏, 徐云顿时来了兴趣: “不知是哪位大家?” 老苏沉默片刻,组织好语言,面带些许崇敬道: “此人姓贾名宪, 师从九章推步大师楚衍......” 老苏的这番话还没说完,徐云的眼皮便狠狠抽了一下。 妈耶。 居然是贾宪? 这个古代数学史上丰碑级的人物, 这个时候居然还没死? 说道古代华夏的知名数学家,很多人的脑海中第一个想到的可能是祖冲之。 也就是全世界第一个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的男人, 比欧洲要早一千多年。 但除了祖冲之外,华夏还有不少数学方面的牛人, 并且可以划分出很多类别。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