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君这一封号,在战国时期用得比较多。 最有名的就是战国四君子,其次就是武安君白起。 当初秦国越来越强盛,其余六国为了笼络人才,便大肆招募贤臣能将,给予最优厚的赏赐。 而封君,就是众多赏赐的其中之一。 以至于封君的含金量越来越低。 秦国统一六国后,最高爵位是彻侯,而王翦作为统一六国的最大功臣,封武成侯,食邑频阳十三县,子孙得袭爵位。 但封君却再也没出现过。 如今始皇帝突然封赵昆为黎安君,这是否证明,始皇帝的心态开始变了? 又或者,始皇帝是在投石问路? 这样的封赏不是说赵昆不配拥有,光献红薯、土豆都够封侯拜将,更何况屯田法,这一改变国家命运的国策,无论哪个都能单独列出来封侯。 只是...... 这会不会太快了? 赵昆年纪不过十五六岁,就已经位极人臣了,那以后岂不是只剩下太子之位? 倘若始皇帝有意赵昆为太子,那长公子扶苏,十八公子胡亥,又当如何面对? 想到这,众臣不由纷纷望向冯去疾。 现在李斯不入朝堂,他们只能以冯去疾马首是瞻了。 可冯去疾现在也愁眉苦脸...... 虽然他早有预料,始皇帝会超规格封赏,但还是没想到,这规格朝得如此离谱。 封侯并没什么问题,关键是护军都尉之职,那可是实权官职。 而且,掌禁军就很离谱啊! 倘若公子昆有心谋反,那这禁军绝对是利器。 当初嫪毐造反,春申君等人就是没拿到禁军虎符,导致造反失败。 可如今始皇帝竟然将禁军交给赵昆,这是多大信任与宠爱? 本来冯去疾还想站出来说分封邯郸有违国法,可始皇帝让赵昆掌禁军的旨意,让他心里发寒,踌躇不敢谏言。 眼看着‘老大’久久不发话,众臣心里十分没底,却也不敢站出来谏言。 就如此,整个朝堂在赵高念完圣旨后,出奇的沉默。 其实不光他们沉默,站在大殿中央的赵昆,也很沉默。 虽然他知道自己有大功劳,可始皇帝的这套封赏,明显出乎他的意料。 所以,这旨意接不接,成了他此刻最纠结的是。 接了吧,始皇帝以后对自己肯定格外看重,说不定干掉胡亥和赵高,还能当一个秦二世玩玩。 可是...... 这样就对不起义父的宏图大业。 义父对自己恩重如山,又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做儿子的怎么能不顾父亲呢? 想到这里,赵昆眉头紧锁,忽然脑中闪过一道灵光,迟疑了片刻,朝大殿之上拱手道:“父皇的封赏,儿臣感激涕零,只是这封赏,能不能再加点?” 嗡—— 话音刚落,大殿一片轰鸣。 群臣闻言,犹如雷击。 尼玛! 什么情况啊这是? 如此丰厚的赏赐,公子昆竟然......竟然还要加封! 世上怎会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大殿两侧原本沉默不语的朝臣,在这一刻只感觉脑子转不过弯来了,仿佛陷入了宕机。 而端坐在屏风后的嬴政,也感觉嘴角猛地抽搐。 好小子! 够直白! 这他娘的.....莫不是要让朕封你太子? 想到这,嬴政顿时有些犹豫。 说实话,赵昆就是他心中的太子人选,可现在封太子,明显不合时宜,毕竟黎安君的封赏已经超规格了,倘若再封太子,朝臣们就该炸毛了。 到时候群情激愤,还真的挺难搞的。 哎..... 你个臭小子,怎么老是给朕出难题? 心中叹了口气,嬴政缓了缓情绪,定了定心神,旋即抬手写下一行字递给赵高。 赵高眼神复杂的看了看赵昆,然后恭敬接过嬴政的手绢,有点强颜欢笑的样子,念道:“公子想要加点什么,直说无妨!” 此话一出,众臣的脑子仿佛被铁锤猛击。 只感觉晕乎乎的,有些不知所措。 天呐! 我的陛下啊! 您平时不是威震四海,霸气侧漏的吗? 怎么今天变得这么温和了? 如此大逆不道之言,您竟然都不雷霆震怒? 感受到群臣怨愤的目光,赵昆有些不好意思的摸了摸鼻子,然后讪笑着拱手道:“是这样的父皇,儿臣年纪还小,喜欢山河湖光,希望父皇开恩,准许儿臣自由出行大秦各郡县,游览我大秦疆土!” 嗯? 听到这话,所有人都为之一愣。 包括嬴政也有些发愣。 自由出行大秦各郡县?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