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丽:做编辑比当作家更棒-《血酬兄弟会》
第(1/3)页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王淑丽 入行时间:1980年
履职经历:现任作家出版社大众一编室主任、编审
编辑作品:余秋雨《文化苦旅全书》、《杨红樱校园小说》、《杨红樱童话系列》、《张贤亮作品集》(七卷)、《秦文君小说系列》等。多次荣获全国各种奖项,长期占据全国图书销售排行榜。
为什么要进入出版业,做图书编辑?
王淑丽:受家庭影响吧,因为我的父亲是在出版行业里工作。记得那时候还有个传统,子女可以去父母单位上班,于是1980年我参加了父亲所在的出版社的招聘考试,并且顺利考了进去。那时对进入出版社工作并没有太强烈的感觉,只是很高兴,觉得自己考进去很幸运。不过那时候,对女孩子来说,当个编辑、记者还是很向往的。
我进了出版社开始一直是做编务工作,1986年调入作家出版社。1995年作家社率先在全国进行出版机制改革,我从总编室转到编辑室,开始真正做图书编辑。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但近二十年下来,我觉得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对的,无怨无悔。
编辑生涯中对您而言最重要的书有哪些?
王淑丽:对我来说每一本都很重要,都是唯一,都是第一次。因为这个过程超越了作品本身的意义,背后都有许许多多令我难忘的故事和经历,我想所有的编辑都会有这样的感受。
做余秋雨先生的《霜冷长河》是1998年。我和同事一起去上海出差,我去书店和店员聊天,店员告诉我余秋雨先生的作品非常受读者喜爱,我当时就走了心,可是我当时并不认识余秋雨先生,我就通过上海的朋友最终辗转找到了他。我非常诚恳、简单地介绍了自己的情况,表示希望向他约稿,没想到余先生很快就回复了。这一回复,便有了之后长达十几年的合作。
文学是遗憾的艺术,编辑生涯中最令您遗憾的书有哪些?
王淑丽:我虽然不想用遗憾这个词来形容,但在出版的过程中肯定在某些细节上会有不尽如人意的,例如:这个封面要是那样可能视觉效果会更好;那本书的结尾若稍微改下可能更吸引读者。无论是作品本身还是已经成书,不完美有遗憾是正常的,但是我在编辑过程中会尽自己最大努力使其完美,例如在做《霜冷长河》时,我们封面就做了十个,铺在地上一排,作家、编辑、发行一起来选。
那是否有您本来想做却没做成的这种遗憾呢?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