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丽:做编辑比当作家更棒-《血酬兄弟会》
第(2/3)页
王淑丽:对,这个可以说有遗憾。我曾经在一年跑了三本后来大卖的书,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这三个选题最后都放弃了,那时心里也难受了一阵子。但从主观上尽可能不给自己留遗憾。
2000年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的《女生日记》、《五三班的坏小子》在一些出版社转了一圈,没有被出版,可是我看过作品之后,特别有感觉,“永远的三八线”、“选择同桌”这些篇章,让我回想起自己美丽的童年,想起当年那些小伙伴。应该让我们的孩子读我们自己作家的作品。于是《女生日记》、《男生日记》、《五三班的坏小子》等校园小说与小读者见面了。目前这些图书已成为中国童书市场上的经典,长销十几年,总销量过千万册,《女生日记》单本再版过百次,销量200余万册。
2010年我编过的《拯救男孩》,是一部以众多研究为基础,对当代中国男孩的危机现状作科学而翔实的描述,揭示男孩成长与教育之道的作品。作者找到我时,首先吸引我的是这部作品的话题感非常强,这类题材的书是我没有涉及过的,我决定尝试一下。但当时作者又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起印(10万册)要求,对我的挑战和压力是可想而知的,但最终我做到了,而且销量突破了起印要求。当然自己很有成就感,现在回想起当初这本书的出版过程历历在目。
当编辑最大的乐趣是什么?
王淑丽: 对我而言,做书的意义甚至超过了一本书本身的意义。作书的过程、与作者沟通的过程,是个彼此尊重彼此信任了解的过程,有的已经是长达十几年的合作,真的是不离不弃,相互感恩,大家的关系像老朋友,像亲人,已不只是图书编辑和作者的关系。
三十几年在这个行业里,应该说有喜悦、满足、成就、悲伤、挫折,但最终对这个职业的热爱有增无减。做了这么多年,我觉得自己并没厌倦,我很享受这个职业。编辑其实是一份能让你获益良多的事业,和当作家一样,能发挥创造力、想象力,能带来满足感,甚至比当作家更棒。
对您做出版影响最大的人是谁?
王淑丽:还要说我的父亲。虽然我已是知天命的年龄,但父亲在我的成长中,我的事业进程中,给予我很多。当我的生活、工作每一次遇到较大的转折时,是父亲给了我巨大的鼓励和支持,能够让我在自己理想的空间去发展。今天我在出版领域里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得益于父亲。
父亲已经过世了,但我一直觉得他就在我身边,每年他的忌日和清明,我都会去看他,和他聊聊天说说话。
您认为做一个好编辑最重要的是什么?
王淑丽:现代编辑与传统意义上的编辑有很大的不同,它要求编辑十八般武艺样样俱全,从选题策划到市场营销的各个环节都要精通,是个立体化的编辑。
一个好编辑首先要“读懂”作家、作者,每个作家的创作手法都不一样,在这之前,要看他(她)的一些作品,透过作品了解他(她)的写作技巧、思路、结构、语言等,这样你才会走近作家及作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