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下个月的国际学术会议,还要提前几天召开,趁着杨舟身体好的时候,赶紧开会,确定杨舟的全球学术地位,以免夜长梦多。 基因代码学单独学科暂时就不弄了,要看以后杨舟写的书是什么样,或者带出来的学术继承人什么水平。 另外学校也会要求大家暂时保密杨舟的病情,不要公开让其他人知道,以免国际学术会议上起更多波折。 当然,私底下估计消息还是会扩散,这个在高层会议上公开的事,基本没办法保密,就算是顶级大学的高层,也不全是一条心。 还有,便是央视全程跟着杨舟,拍摄杨舟的个人纪录片。 不管是杨舟做实验、捐款还是写书,都要拍摄下来,既然杨舟要青史留名,那学校就助杨舟一臂之力! 今年感动华夏十大人物,杨舟尝试一下参与评选,学校也会背后发力。 杨舟得知央视全程拍摄,也有点意外,最后还是答应下来。 他每次去神秘空间时,都是在自己卧室,房门都要反锁,拍摄组又不会拍他睡觉,对他没有任何影响。 反而因为节目组的关系,会让他获得很大的知名度。 到时候,全世界都以为他要死了,杨舟来个绝地反击。 攻破癌症,想想杨舟都要流口水,不知道那时候,会收获多少经验值啊。 拍摄组跟拍杨舟的第一天,正是《自然》刊登杨舟论文的第一天。 当然,现在最多能看到电子版期刊,纸质版还在邮寄当中。 变异杂交水稻项目正在立项,相关经费耗材人员等等正在统筹当中,杨舟没有去实验室,而是来到前口村,准备带摄制组拍摄一下堆放在大棚里的无数巨型胡萝卜。 顺便在大棚里,接受记者小姐姐冰冰的专访。 纪录片之外,央视对杨舟研究出变异胡萝卜开创基因代码学也很感兴趣,采访素材可以用于新闻素材,也可以用在以后的纪录片上。 杨舟便带着央视摄制组团队,来到自己承包的大棚基地。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