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饭碗的问题(下)-《昨日之门》


    第(3/3)页

    余杉连连摆手:“不搞那种评委打分,高高在上的,那节目收视率得多惨?要搞就得搞个贴近老百姓的,比如搞个掘新人的音乐节目。从全国各地物色几十个好苗子,这些好苗子一定得是全国各地。再弄几个音乐界重量级的大咖,就比如焕哥你这样的。到时候弄四把大椅子背对着舞台,也不看脸,就听这些苗子唱,唱的好了就转身。”

    “要是好几个人转身,那就一起抢好苗子。一个人最多十个好苗子,各自带队指导,先对内对抗,再交叉对决。后期搞个短信投票、电话投票,只要那些苗子素质高一点,这节目不愁不火啊。节目火了,那些节目里唱的歌曲不就火了么?”

    “咦?”那日松跟刘焕对视了一眼,后者摸着脑袋说:“你说这个有点儿意思啊。”

    “歌火了,能不能多卖出去几盘磁带不敢说,起码知名度上去了,走穴也能多赚点儿钱。现在国内版权方面不太健全,早晚都有健全的一天。”

    那日松点点头,说:“杉子,这节目是要制播分离?能收回成本么?”

    “收回成本还不简单?那四个音乐界的大咖就是招牌,有这四个人四处一吆喝,广告费就能收回一大笔吧?节目卖给电视台,按收视率算价钱,不但不赔本儿还能赚不少。”

    刘焕低头沉吟了一阵,说:“钱不钱的倒不说,要真搞这么个节目,倒是能掘不少好苗子。”到了刘焕这个级别,钱不钱的他已经无所谓了,他现在就想着掘几个好苗子,再把欧美的音乐引进来,丰富国内的音乐形式。

    想要为音乐做点什么的那日松同样意动,喝了口酒问:“杉子,搞这么个节目得多少钱?”

    余杉盘算了下,说:“怎么也得个两千万吧?”他不太确定,不过后来好声音的制作成本有说上亿的,又说七千万的,换算成九八年的物价水准,再打一狠折,余杉觉着两千万差不多够了。

    “这么多?”那日松不言语了。

    刘焕咬咬牙,说:“杉子,你都琢磨的这么细了,是不是打算搞这么个节目啊?”(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