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83回:西凉行二-《三国忽悠记》


    第(2/3)页

    说穿了,就是维护帝国统治的工具,而且是不平等的工具,所谓王侯犯法与庶民同罪,那只是一个笑话,所以彭羽心中对“礼”有些嗤之以鼻,只是没有直接表现出来罢了。

    而且彭羽在与刘辩争论之中,无法说服对方的重要一点是,彭羽对“礼”理解的匮乏,因为彭羽不懂,或者说了解不深入,所以无法组织有效的言论说服刘辩,这也是彭羽为何要组织这次“论礼”的重要原因,彭羽乃是借此给自己补课呢。

    起初因为顾雍、荀彧说的皆是之乎者也的大道理,让彭羽听得尚有些昏昏欲睡,对什么“礼”依然拿不起兴趣。

    但随着顾雍、荀彧谈得越深入,已经不仅仅谈礼了,更多是谈到整个东汉的政治体系,彭羽竟然也听得津津有味起来。

    不仅如此,更让彭羽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比如两人说到的“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之言,就让彭羽眼前一亮。

    本来这句话,让彭羽很是不爽。

    因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庶人是没有资格受礼遇的,大夫拥有特权是不用受刑的”。

    或者说“礼是无需到平民百姓这级别的,因为他们是被统治的底层,无需懂礼,而刑罚是不能上到大夫一级别的,因为他是身份尊贵!”

    他充分暴露了“礼”的不平等制度,所以彭羽一直以来对儒家学说都有些不以为然,只是身处这个时代,不得不跟着敷衍、唱和罢了。

    可彭羽听了两人的谈论之后,这才对“礼”更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原来“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绝不是彭羽所理解的意思,他虽然是人治的产物,但他同样具有深刻的内涵的。

    简单来说,礼不下庶人的意思就是,这些平民百姓已经过的很苦了,他们为了养活自己都不容易,哪里有时间、有精力、有金钱去学习各种礼呢?

    既然他们无法学礼,那自然不懂礼,或者说对礼懂的不多,那如何用礼来规范他们的行为呢?

    所以对待他们不需要“礼”来约束,只需要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能做的就行,你若是要犯,那就用“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类明确有规定的刑罚来惩罚就行了,这才是礼不下庶人的意思。

    而刑不上大夫就更好理解了。

    刑不上大夫并不是说当这些“大夫”犯罪了无需受到惩处,而是这些人既然学礼,自然懂礼,那么他们就具有廉耻之心,所以他们就是君子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