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二章 大盛魁-《回到清朝做盐商》


    第(1/3)页

    农历五月份的西伯利亚已经渐渐回暖,白天的温度回到了零上。

    一支三万多人的沙俄大军正在浩浩荡荡地前进,他们正从图伦向东南方向的伊尔库茨克行军。

    身着棕灰色制服沙俄西伯利亚陆军师排着整齐的五列纵队。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已经换了射程更远的线膛枪。

    这是亚历山大二世给他们的唯一支持,也是莫斯科的兵工厂半年来的所有产出。

    这次克里米亚的战争,沙俄在火枪上吃了大亏。

    沙俄从不觉得自己的陆军比不上英法的陆军。事实上无论从陆军规模还是作战技能以及士兵的勇敢程度,沙俄的陆军都非不落下风。

    否则,他们也不会被称为“欧洲宪兵”了。要做欧洲宪兵,没有一定的武力支持可是不行的。

    但是当沙俄的陆军在冲锋的时候,被联军的线膛枪在500码远距离狙杀时,俄军的指挥官只能够看着自己的士兵白白地死去。

    他们根本就走不进己方的燧发枪射程之内,也无法跟联军进行肉搏。

    要塞的士兵还可以依托工事进行抵抗。但是援军却是一直打不开进入要塞的通路。

    因为援军要想进入要塞就要同联军进行野战。野战中枪支的射程劣势就会凸显出来。

    所以亚历山大二世继位以后就下令各地的军工厂全力生产线膛枪。

    有战场上缴获的样枪,沙俄的军工体系全力运转,半年时间就生产了十几万把线膛枪。

    亚历山大二世相比于其父亲尼古拉一世更加的开明,更加的谦虚。

    他敢于直面沙俄存在的问题,能够虚心地向敌人学习。他甚至下令军队要学习联军的战术。

    要知道在这个时期,陆军都是非常保守的,他们使用的线列战术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战斗对于他们来说仿佛就像是一种仪式一般。

    那些穿着红色上衣、青色裤子的士兵,骑在高大壮硕的顿河马上。这就是恶名昭著的哥萨克骑兵。

    这里的哥萨克骑兵并没有一万人,他们中已经分出了几个千人的队伍作为前哨分别向贝加尔湖以北、伊尔库茨克方向探查情况。

    甚至还有一支两千人的队伍,翻过了东萨彦岭,进入了唐努乌梁海地区。

    此时在图伦的南方和唐努乌梁海的交界处,一支由二十匹骆驼组成的驼队,正在全力奔逃,在他们的身后是一支百人的哥萨克骑兵连队。

    这些骑兵有的高举着马刀,有的端着火枪似乎在瞄准,他们打着唿哨,从后面向驼队围了上来。

    驮轿上面写着“盛”字的三角旗,说明了这一支驮队的身份。

    要是在以往,他们在这里就算是碰到了罗刹人的骑兵,也顶多是被敲诈一下。

    大盛魁的生意能够一路做到莫斯科,自然是已经打通了这一条商路。

    自康熙年间大盛魁创立以来,就一直在开拓的北方的商路。

    他们靠着一头头骆驼将市场开到了牧民的帐篷门口。

    这个商业组织绝对是中国历史上经商的传奇。

    从三个小贩一头骆驼开始,大盛魁一度发展成为拥有员工六七千人的超级商行。

    商队骆驼两万头,活动地区包括喀尔喀四大部、科布多、乌里雅苏台、库伦、恰克图、内蒙古各盟旗、新疆乌鲁木齐、库车、伊犁和俄国西伯利亚、莫斯科等地。

    极盛时,几乎垄断了蒙古牧区市场,蒙古的王公贵族及牧民大多都是它的债务人。

    直到董书恒的淮海集团崛起,再到长城公司成立。

    才威胁到了大盛魁在草原上的商业统治地位。

    刚开始的时候,大盛魁采取了一些手段针对进入草原市场的长城商队。

    因为长城的商品比他们更加有竞争力。

    大盛魁在草原上的主打商品是砖茶、生烟、绸缎、布匹、糖、铁器、靴子、木碗、药材、牲畜、冻羊肉、皮毛等。

    南销的货不算,他们北上带的货很多都是要从南方进的。

    也就是说他们销售的货源掌握在董书恒的手中。

    再加上淮海和长城的商队护卫能力非常的强。

    所以即使大盛魁买通了口外的马贼都奈何不得淮海、黄河的商队。

    而他们的举动也被董书恒所察觉。对于这样的人,董书恒没有手软的道理。

    几次报复行动,让大盛魁彻底的服软。

    他们不得不动用大量资金入股长城集团以为示好,同时让出了两成干股给董书恒。

    大盛魁和其他的山西商号不同,他采用是股份制,但它的股本很特殊,除了银股(又称财股,是财东(股东)投入资金形成的股份,但大盛魁从来不设,故大盛魁始终没有外部股金加入)、身股”(又称“顶身股”,是对掌柜、伙计实行股权激励形成的股份。此所谓“出资者为银股,出力者为身股”。

    董书恒研究过了大盛魁的结构之后,都对他的创立者颇为佩服。

    几个创始人,都不是富商大户出身。他们不是晋商八大家,但是却做到了八大家做不到的事情。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