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琉球国驸宾的野望-《明末之秽土转生》


    第(2/3)页

    尚宏知道,黄林对于观念上的问题看得很重要,甚至达到儒家道统之争的地步。

    这道统之争是何其惨烈,当年的孔老夫子可是用鲜血作为诠释的。少正卯之诛,从正面印证了儒家是怎样对待“异教徒”的。

    当然,诛少正卯之说,有可能是荀卿在战国末年的穿凿附会,但这不妨碍后世儒家将此作为一种原则继承下去。无论是这事儿是不是孔子做的,都只不过是为了消灭异己者而寻找的一个先例、借口罢了,至于史实这种东西,儒家何曾真的在乎过?

    黄林也是不在乎的。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而他只要成为胜利者就可以了。

    为了成为胜利者,黄林需要一大群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奈何,这个时代严重缺乏这样的人,而康宁,则恰恰是极为难得的一个。

    “这第二条,就是康宁曾经受到他父亲的影响,对海上之事特别感兴趣。你我都知道,琉球国的陆地面积实在太小,我们的未来,在蔚蓝色的大海上。”

    尚宏点点头。他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黄林的这种观点了。虽然在内心之中,他还是不以为然的,但是眼看着黄林的船队已经是近海各种势力之中最强大的一股,每年都有数百万两的净利润入账,他已经开始准备重新修订自己的世界观。

    在黄林从李铎那里得到的情报之中,康深受徐鸿儒和石子明的影响,对于海权意识要远远强于当时的明朝人。

    这样的好苗子,岂能不挖过来。

    “这第三嘛。就是此人是黑莲教教主,教众在青州府上下已有数十万之众。而且手底下有一支团练队伍,虽说战斗力一般,但总体看来,已经是大陆上不可小觑的一股力量。”

    尚宏清楚,所谓琉球国的未来在海上云云,只不过是说贸易立国罢了。人。终究是不能居住在海上的,所以要做买卖,终究是离不开大陆的。黄林所谓希望在海上,只不过是跑腿的而已。

    既然终究要登陆。那就不可避免的需要一个桥头堡,一两个港口,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康宁倒的确是一个上佳选择。

    同时尚宏也知道,黄林一直在为手下不和的事情烦心。虽然她尽量使用汉人,但地域歧视的问题还是出现了。更何况手下的一帮洋鬼子。还试图在他的地盘船舶劳什子的耶稣。

    黄林在后世的时候,时常在老家注意到无事可做的中老年妇女受人蒙蔽,去信奉什么耶稣基督。旁人一说起某某人,就会有个老者低声提醒道:“嘘,那人信耶稣的。”俨然已经享受黑’社会待遇。

    劝人向善的多了去了,何须基督?更何况坑蒙拐骗之徒借用宗教横行不法的事情难道还少了?

    刚刚刺杀了山东按察司副使的王森,不就是个典型的反面教材吗?就算是徐鸿儒和康宁,难道就没有他们盘外的目的吗?

    所以,黄林是很反感宗教传播的。但无奈当前时代的教育普及程度太低,就算是受过教育的儒家门徒。碰到这种事情也只有一句“敬鬼神而远之”。

    无奈的黄林只好以毒攻毒。康宁的黑莲教显然受到徐鸿儒的影响很深,而黄林实在是太了解徐鸿儒了。他已经用厚实的观念篡改了原先白莲教的教义。

    如此说来,康宁的黑莲教也已经很接近后世的某些理念。

    这样,两害相权取其轻之下,康宁自然是个上佳的的选择。

    其实,黄林还有一个不能告诉尚宏的原因。那是昨天晚上,李铎刚刚告诉自己的。

    原来这个康宁,正是李铎选定的,为了刺探石子明的教学方法而挑选的卧底人选。

    黄林为了解决手下思想不一的窘境,曾经想过很多法子。其中之一就是把他们召集起来进行统一的教育。

    但是这个法子最终没能成形。原因有两个,其一,手下的一部分经年惯匪已经思想定型,缺少可塑性。其二。他黄林虽然学历很高,也喜好历史,但无奈是研究天文学的,内容上和急需的应用科学不搭边。就算是纯粹让他组织,已经远离校园有些年头的他也组织不好。

    后来,中原地区出现了一个叫石子明的人。在开办书院的同时,也露出了很多穿越者的特征。于是黄林便想与他合作。无奈对方升迁太快,自己已经没有足够的价码,只好寻觅人才前去卧底。

    这时候,李铎上报了一个人选,虽然当时年龄小了些,但也用不了多久就可以用上,这人就是康宁。

    后来,黄林专心发展造船业,便把这件事情淡忘了,以至于康宁一惊搞出偌大家业,他也不知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