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当然没有。”谈以训毫不犹豫的说道,“愚兄也是很佩服这位子明先生。其实不光是愚兄,就连朝中的衮衮诸公,也颇有几个赏识他的。 朝中的衮衮诸公?听到这句话的康宁有些发愣,他才来到这里二十几天,势力还没有伸出沂州。想不到那位同行就已经把自己的触手,摸向了衮衮“猪”公。 “如此人物,得到朝中大员的认可,也是应该的。”康宁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就算是朝中党争不断,也总有几个慧眼识珠的,发现这位乡野遗贤。” 谈以训连忙点头应是,而后忽的神情转暗,说道:“只是朝中小人有人嫉妒他,在陛下面前卖弄谗言,给他扣了一顶山东巡抚的大帽子。” “啊!”康宁不禁惊呼出声。大部分同行在事业上都升迁很快,但是起点普遍不是很高,毕竟就算是穿越者,也得按部就班的从量变到质变的一步步积累。 但是没想到这位仁兄,竟然一开始就从山东巡抚做起,这也太夸张了吧。 不对,谈以训是这事朝中小人进谗言。进了谗言还能得到如此高位? “啊,这是捧杀!” 康宁想通此节,不禁惊讶出声。 一旁的谈以训点头说道:“是啊。那帮东林门人,打的就是这样的主意。他们在陛下面前说,年纪轻轻竟然如此贤能,一定是上天派给我们大明的,陛下如果不用,就是辜负上天的恩惠,如果不重用,恐怕都会导致上天不满。更有人说,山东一带有旱灾之兆,恐怕就是上天要警示陛下,不能不用这等大贤人。” 康宁听说这番话,登时就乐了。明末党争的发源,其实并非大家熟悉的东林与阉党,而是按照地域划分的齐楚浙党。 以内阁辅臣浙江人沈一贯、方从哲和给事中姚宗文为首的“浙党”;以给事中湖广人官应震、吴亮嗣、黄彦士为首的“楚党”;以给事中山东人亓诗教、周永春“齐党”;国子监祭酒宣城人汤宾尹为首的“宣党”;左谕德、顾天峻为首的“昆党”。 他们相互倾轧,又相互融合,很快沆瀣一气并勾结在一起。这个时候,东林党开始崛起,与他们展开激烈的斗争。从争国本到三大案,东林花费了很长时间才占据了朝廷的统治位置。 在这种背景下,阉党才在皇帝的扶持之下,开始了广为人知的,同时也是更加惨烈的党争。 此时的朝堂,还不需要皇帝扶植阉党。所以东林党与齐楚浙党的斗争是主旋律。而且这种主旋律还是比较柔和的,还没到动不动就下锦衣卫诏狱弄死的地步。 只是东林党这一招也够狠的。把一个从来没有经过时政锻炼的石子明,骤然摆到一个山东巡抚的位置上去。这事等着他出岔子,然后看他爬得越高摔得越惨。 不过他们不能不这么做。东林之所以能聚集起来,便是因为有东林书院,而那位子明先生,按照谈以训的说法,已经在京郊创办书院。不管他是准备复制东林党形成的路线,还是准备传授他带来的后世知识,都已经触及到了东林党的底线。 东林党怎么会容许另外一个东林党出现在大明的疆土上。 不过康宁却不觉得,石子明就一定会在山东巡抚的任上栽跟头。 说不定这一次,东林诸君子们就要赔了夫人又折兵。 康宁对这种事情非常喜闻乐见,反正大明诺大的一盘饺子,不在乎多几张同行的嘴,有本事经过考验的穿越者,才有资格成为他的朋友或对手。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