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财团十六-《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


    第(2/3)页

    “因为中央要通过我们的报道,去试探英国政府和香港民众的反应。”沈冲动了动坐麻了的腿,说道:“中英马上要就香港问题进行谈判了,如果官方通讯社发布这个政策,弹性比较小,容易陷入被动。”

    “可这是最高领导人亲口讲述的,权威性毋庸置疑。”邱立本争辩道:“我们发布,和新华社发布,能有什么区别?”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不是独裁制,而是集体领导制。”沈冲从炕上下来,站直了身体,意有所指的说道:“今天是月日,明天将召开第十一届五中全会,会议持续到日。”

    邱立本终于明白了,说道:“沈先生的意思是,我们现在报道的,只是领导人的个人意见,还不是正式政策?”

    “没错,以后或许会成为正式政策,但暂时还不是,所以才让我们来发表,这样进可攻,退可守。”沈冲摸了摸额头的纱布,说道:“我回去收拾行李了。邱总编,你别太激动,好好休息,养精蓄锐,回香港后,有的你忙。”

    沈冲看了一眼呆呆出神的邱立本,摇头一笑,掀开帘子,走了出去。

    他这次带着邱立本来北京,本意是想仗着自己的人脉,采访几个大佬,给中文时政新闻杂志的创刊号曾加份量,没想到邓公忽然接见了他,还给了一个采访的机会,而采访时谈论的主要内容,就是“一国两制”政策。

    去年沈冲去黄山之前,苦思冥想着能吸引邓公的招数,伊朗革命太遥远,越南战争又打的太快,自己本钱不够厚,炒作来炒作去也只是个有点钱的香港小青年,难入大人物法眼,最终他一咬牙,一横心,把“一国两制”给端出来了。

    前世沈冲上高中的时候,正值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当口,不仅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三天两头的介绍,政治教科书和参考书上也是连篇累牍的介绍“一国两制”,大考小考里必出,各种要点都要背诵,搞的他毕业好多年后,还记得其中大部分内容。

    于是他把能记得的东西,全都写出来,然后跑到黄山放大招,在1979年,“一国两制”的概念还处在萌芽状态,于是他豪赌成功,大招效果不错,吸引了邓公的注意。

    沈冲敢去捣鼓“一国两制”,也是因为这个制度并不是空中楼阁,凭空而来,它不仅是有历史沿革的,也是中央关心的焦点,比搞“知识经济”那一套要容易被人接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