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87章 摆驾上林-《少帝成长计划》


    第(3/3)页

    ——哦~一家五口,一年要一百石粮食啊···

    ——那这样,我租给你五十亩地。

    这五十亩田,到年底产出一百五十石粟米,其中却有六十石要被交给主家,当做租税。

    仅剩九十石,但这一家人的最低需求是一百石,怎么办?

    借。

    跟主家借粮,以求安稳度过当年。

    但后世人对此却是心知肚明:提前消费的口子一旦打开,就很难关的上了···

    第一年借十石,九进十三处,第二年就要还十五石。

    还了十五石,第二年的收成就剩七十五石,就又要去借二十五石。

    就这样利滚利滚利滚利,短短五年之后,这个佃农就会发现:自己所租种田亩的所有产出,都要用来还债。

    种地种一年,到头来一粒粮食都不是自己的,怎么办?

    只能继续借。

    这时候,在过去几年一直阔绰借粮的主家却说了:地主家也没余粮了啊···

    一家老小没粮食,还是在秋收之后就原地破产,能怎么办?

    要想活命,就只能委身为奴,以签下那份卖身契为代价,祈求主家抹除自家的债务。

    就这样,原本为国家纳税服役的自耕农家庭破灭,并消失在国家的户籍之中。

    于之相比,上林苑无疑是友好多了——租税三成。

    虽然租税和民间豪强差不多,但作为国家机构,上林苑将田亩外租的意图,必然和那些豪强南辕北辙。

    豪强外租田亩,是想要把这一家农民变成奴隶,专门为自己耕作田亩,以及端水送茶。

    而国家将田亩租给破产百姓,却是为了拉这家农民一把,避免这一家人的名字,消失在户籍之中。

    所以,对于一家五口这个级别的家庭,上林苑的田亩外租标准十分爽快:一家百亩。

    皇帝又经常出入上林苑,使得租种上林苑田亩的百姓,能间歇性得到一笔笔意外收入。

    ——皇帝出行,是要撒钱的~

    不严谨的说:百姓对皇帝跪拜一声,皇帝都要撒点福利出去,以收买人心。

    再加上汉室有意无意的‘巧立名目’,以收成不好、收成太好;太后生辰、陛下生辰;乃至于陛下心情不好、陛下心情太好等名义,经常性减免上林苑的租税,使得上林苑的佃农一年到头,会发现所得,比种一百亩自家田亩还要多!

    这就使得上林苑的佃农只要勤奋,甚至只要不是太懒惰,就能在十到二十年之内,重新积攒下足够购买田亩的财富,花费一代人的时间,将家庭从自耕农向奴隶的滑落强行逆转,再次成为自耕农阶级。

    国家也得以拯救一个即将消失在户籍中的自耕农家庭,使得纳税阶级得以保存,社会矛盾大幅减弱。

    在历史上的武帝一朝,就曾有过这样一则记载:武帝在上林苑游猎,激动之余,不小心策马闯入了百姓的田亩之中,踩坏了庄稼。

    结果就是猪爷堂堂天子,被一个七老八十的老头儿挥着几杖撵了好几里地···

    到最后,猪爷都不乖怪罪这个受赐几杖的老头儿,只能委屈巴巴的下令:在上林苑专门划出一片围猎区,不准百姓在围猎区种田。

    ——惹不起,猪爷我还躲不起吗···

    而今年,由于粮价的反复涨跌,再加上刘弘刻意的收容,使得上林苑的佃户明显增多。

    根据田叔的汇总,如今上林苑田亩约七万顷,租种的百姓不到万户。

    一顷就是一百亩,不到万户佃农,这就意味着还有六万多顷田,是由少府名下的官奴在耕作。

    上林苑佃农的租税,刘弘大概率是不收的——哪怕收,也要巧立名目,想方设法的还回去。

    但那数万顷官田,却能给上林苑带来一百到二百万石的粮食收成。

    这就是上万万钱了。

    如果算上冬小麦辇成面粉之后的价格···

    “臣等恭迎陛下。”

    正当刘弘yy明年的丰厚资产时,车厢外的一声拜喏,将刘弘地思绪从幻想中拉回。

    就见刘弘稍一掀窗帘,对窗外的田叔点了点头。

    “少府记载,便随朕同去诸铸钱属,看看铸钱进度吧。”

    等田叔为首的上林苑群吏拱手称诺,刘弘便让陈濞继续驾车,向着上林苑深处走去。

    而在身后,田叔却是看着御辇远去的背影,心中哀叹一气。

    “也不知陛下此来,乃意欲何为···”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