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87章 摆驾上林-《少帝成长计划》
第(2/3)页
——费事儿、费水,还消耗土地肥力不说,居然还不好吃?
对我大吃货帝国的百姓而言,光是‘不好吃’这一点,就足以宣判这个物种的淘汰!
所以在过去,百姓宁愿在农闲时,在田中种下一些豆类,也不愿意去种冬小麦。
诚然,豆类也同样只能做牲畜的饲料,但起码对水的依赖不大,也不需要照料,更不会消耗土地肥力——反而还能让土地肥力提高一些。
对于冬小麦的种种缺点,刘弘都有比较不错的解决方式。
——对水的依赖比粟米大,可以通过修建水利来解决;
——需要百姓精耕细作,在将来必定会暴涨的价格面前也不值一提;
——对土地肥力的消耗,也能通过施肥,乃至于提前推行代田法来解决。
但无论是兴修水利,还是发明肥料、推行代田法,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促成。
所以刘弘现在的目标,也就很明确了:先把冬小麦最致命的一个弱点——口感糟糕的问题解决。
对于穿越者而言,这个问题,算是最好解决的一个了。
——把石磨弄出来就好。
冬小麦口感糟糕最直接的原因,是百姓根本不知道将麦粒碾成粉末,再去食用,反而是把冬小麦当成米类,整粒去蒸煮,才有了‘麦饭’这种破坏冬小麦名誉的东西。
只要能想办法,造出一个可以批量加工麦粒,将麦粒辇为面粉的东西,这个问题就可以得到完美解决。
——在后世,面食或许会被减肥一族嗤之以鼻,称其为‘碳水’;但在这物质匮乏的时代,碳水,绝对算得上营养价值相当高的东西。
碳水为什么会加速肥胖?
还不是因为碳水的能量足够多,更容易被身体吸收储存吗?
换而言之,如果不考虑‘会不会胖’的问题,那碳水,绝对属于营养价值很高的作物。
起码对此时,依旧以粟米为口粮的汉室百姓而言,麦面的营养价值,必然远高于粟米。
——要知道在后世,粟米都演变为中药了···
而汉室的风气,虽然还没有李唐时期那么纯粹的‘以胖为美’,但对于健康的体态,也有着近似的标准。
如形容男子体态健硕,普遍用的形容词为:虎背熊腰,身广体胖;高八尺,重三百斤(汉斤)。
形容女子,也大都以‘体态丰盈’为形容。
毕竟此时大多数百姓,都还没有富裕到能把精力投入到‘美容’事业的地步——百姓娶妻,也大都以‘能生养’‘有气力’为标准去选择。
至于后世的爱豆们,如果放在如今的汉室,必然会被评价为‘无有雄姿’,甚至是‘面呈菜色’‘身弱体虚’,乃至于‘恐命不久矣’。
民间形容某人生活条件好,也都评价其‘尽显富态’。
何谓富态?
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肥头大耳,满腹赘肉,胖的流油!
——在此时,肥胖是富有者才能达成的‘成就’!
而麦粉所衍生出的面食,将大大提高汉室百姓中,‘油腻大叔’的比例。
——在这个时代,能让百姓变胖,绝对属与皇帝的文治功绩!
※※※※※※※※※※※※※※※※※※※※
当御辇慢悠悠行驶到上林苑外围,得到消息的田叔,也已经出现在了迎接刘弘圣驾的队伍前。
作为汉室行政单位中最臃肿,人员也最多的部门,少府的产业,可谓遍布整个关中。
即便撇开主爵都尉于各地新设的粮仓,光是少府原本就固有的产业,也已经是一比惊人的财富。
少府作室和办公场所在未央宫内,但想想就知道:未央宫长宽各不过五里,划分给少府的其余,更是一块长二里,宽一里的狭小区域。
再算上办公场所占用的面积,使得未央宫内的少府作室,能容纳的人员和机构十分有限。
少府的行政编制,也比其他所有行政单位要庞大——少府丞一,监一,少监二,六令,六尚,十五属。
除了这几十个千石以上的职务,少府还有数之不尽的附属单位:如粮食保护价所延伸出的主爵都尉,以及将来必定会从主爵都尉分离出的治粟都尉,以及,即将因铸钱而创立起的衡水都尉等等。
而上林苑,便是少府庞大资产中的一处。
与历史上绝大多数皇家园林所不同,汉上林苑,并非是完全封闭的。
上林苑土地数万顷,其中有一半以上,都是给百姓租种。
在汉室,当农民因为意外变故,而变卖了自己的家田,导致没有谋生手段时,就可以先地方政府提出申请,请求租种上林苑的官田。
虽然实质上,这个破产的农民依旧沦为了佃农,但与租种地方富豪的田地相比,租种上林苑的土地,对破产农民要友好许多。
此时,民间的田亩租税大概为三到四成,即:租种某人的田亩后,该田亩每年的产出,都要拿出来三到四成出来,交给田亩的主人,作为租税。
但想想就知道:作为这个时代的豪强,有钱人基本不会有什么‘富长良心’的情况发生——他们要的,不是佃农每年百十来石的米粮,而是佃农本身!
要想将一个佃农合理合法的变成自己的奴仆,在此时的操作难度也几近于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