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1942年12月8日。台湾,台北。 今天小路一行人,乘坐火车,去台湾中南部看一看。 上了火车,林朝华特地找了靠前的一节车厢,这里人很少,因为车厢里不能谈论机密,只好谈一些闲杂事情。小路道:“这段铁路还是刘铭传修的吧?” 林朝华道:“刘铭传先修的基隆到台北的一段,二十八点六公里。很不容易,没有刘铭传的努力是不可能的,历时四年4个月。后来台北到新竹铁路线开始修建,全长七十八公里,历时五年半才竣工。因为大桥不行,在很长一段十年里是分段运输的。” 小路道:“听说最初的火车很小?” 林朝华道:“光绪十七年十月,台北基隆线通车的首号机车即为腾云号,二号车为御风号。两辆蒸汽机车都购自德国,重十六点三吨。” 小路道:“那也就是个坦克的重量。” 林朝华道:“不但小,还很慢,时速仅有二十公里,以后又自英国购入掣电、超庆、摄景等机车,使得机车头数增至八部,速度也快了。1914年,基隆到高雄铁路开通。如今的铁路,铁道改线,大桥修通,速度提高。是一条现代化铁路。” 小路道:“大陆也是一样,近些年铁路的发展很快。” 林朝华道:“铁路修通后,一些人反对,但是很快,大家就认识到了铁路的好处。彰化秀才吴德功写诗《新竹坐火轮车往台北》很有名:” “新竹抵稻津,辰发午即至。 俨似费长房,符术能缩地。 旋转任自如,水气通火气。 水火交相用,系易占既济。 逐电迅追风,敏捷胜奔驰。 举重有若轻,便捷兼爽利。” 小路听了忍不住笑道:“思想陈旧,诗的水平也不怎么高。真有意思。不过要注意,铁路的先锋毕竟是刘铭传,不是日本人。假使我们再给刘铭传十五年,其成就也会很大。” 虽然火车比几十年前快,对于小路来讲,还是慢得不行。小路觉得很无聊,道:“再讲一讲台湾其他趣事,我听说有五大家族?” 林朝华道:“台湾的家族都是从福建来的,几百年来,逐渐出了很多大家族。台湾政商界的五大家族在日本人进来后逐渐形成,五大家族分别是:基隆颜家,板桥林家,雾峰林家,鹿港辜家,高雄陈家。” 小路道:“我只知道辜家。” 林朝华道:“基隆颜家以矿业起家。颜云年以亲友借款向日本人承租一个小区域的金矿开采权,在九份许多被视为废坑的区域,开创出黄金矿场的风光岁月。颜云年看准基隆港的开发,与日人合作开发北台湾煤田,煤产量占全台三分之二。” “第二为板桥林家,林本源家族开基人。林平侯出身米店学徒,后自立经商致富,商号名称林本源,饮水本思源。之后排名台湾北部首富。林家有五房子孙,一部份回到大陆,已故台湾史耆老林衡道便是在福建成长的后代。创办华南银行的林熊征则是大陆迁回的后代,当时日本为了拓展南洋势力,极力拉拢林熊征投资银行,华南银行即是日本开拓南洋的经济支柱。” “第三为雾峰林家,林家在清初即以土地发迹,是汉移民大垦户,收租致富,台中富豪。林家人骁勇善战,依靠刘铭传巡抚发迹,获得樟脑专卖权,事业发达。雾峰林家后代林献堂积极抗日,倡导社会文化启蒙社会地位很高。”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