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琴道-《若修儒道》
第(1/3)页
***如约双更,谢谢大家的支持!***
“哗啦啦!”竹制的卷轴掉了一地,周子兴赶忙伸手去捡。
“噼里啪啦!”周子兴身上挂着的数十支长短不一的竹笛和青铜磬也纷纷掉落。
杜若见状正在考虑要不要上前帮忙,却见周子兴手足无措,带着一脸的苦恼与纠结,而他的身边,散落着掉落的乐器和竹简卷轴,杜若就不由自主地笑了。
瞥见了杜若的笑脸,周子兴只觉得心中一喜,仿佛在那一刻,整间初尘斋里开满了五月的鲜花……
而看到周子兴直直看向杜若,岳川同学的脸色可就没有那么好看了,他便直接走过去,帮周子兴捡起地上掉落的乐器和卷轴,而其他学子见状也纷纷照做,这样一来,周子兴看向杜若的视线就被上前帮忙学子们遮住了。
等一切重新恢复原状之后,周子兴坐下来,解下了背在背后的文宝琴。
周子兴什么也没有说,而是先弹了一曲《高山流水》。
杜若闭上眼睛倾听,只觉得这首《高山流水》在周子兴的演绎之下,曲调时而高亢时而低沉,志在高山,则旋律时隐时现,犹见高山之巅,云雾缭绕,飘渺巍峨。志在流水,则旋律欢快活泼,犹见幽涧寒流,淙淙铮铮,清清凛凛。
周子兴这首《高山流水》弹奏的极佳,勾、剔、打、滚、拂、轮、拨、剌等手法转换纯熟,这让杜若瞬间想到,周子兴就算不能跟师父师母的琴技相比,起码也是达到了琴道二境。
琴道有三境,第一境为物境,即是遇物发声,想象成曲,江出隐映,衔落月于弦中,松风嗖飗,贯清风于指下,此则境之深矣。说得通俗些就是通过弹奏古琴,可以让聆听的人“看”到琴曲中所描绘的景物,仿佛身临其境。
比如说,杜若就在周子兴的那曲《高山流水》之中“听”出了高山之巅和幽涧寒流。
琴道第二境,为情境,即是贤人烈士,失意伤时,结恨沉忧,写于声韵,始激切以畅鬼神,终练德而合雅颂,使千载之后,同声见知,此乃琴道深矣。这就是说通过弹奏琴曲,使聆听之人对曲作者作曲之时的各种悲欢离合感同身受,心中浮现出喜怒哀乐之心理情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