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看不见的硝烟-《太平洋主宰》
第(1/3)页
作为后世人,领先集团的人很清楚苏国的历史走向,也知道现阶段是苏国崩溃的前夜。
世界两大霸主的对决很快就会见分晓,米国的战略目的很快就会达到。
在米国人的眼里,苏国就是一个可怕的战争怪物,强大的苏**力令米国人寝食难安。
二战结束,欧洲分成两大战争集团:华约组织和北约组织。
从经济层面看,北约是富裕集团,华沙条约国相对落后一些。
但是,论战争层面苏国有着制度上的优越,军队可以迅速集结,快速反应。
而北约组织,尤其是米国则受到制度上的约束。
发动战争并不是总统说了算的,这需要国会的批准。
试想,当战争已经爆发,等到米国议会讨论通过战争法案,大概半个欧洲已经消失了。
尼玛,黄瓜菜都凉了。
苏国这个强大的战争机器令米国很头疼,像悬在北约头上的利剑,不知道什么时候落下来。
长达数十年的冷战,米国人绞尽脑汁对付苏国,希望压倒对手,甚至战胜对手。
站在米国的立场,苏国必须倒下。
当然,米国人也不想冒战争的风险,那样对米国人很不划算,他们要在另一个战场上击败苏国。
勃列涅夫时代之后,苏国开始走下坡路了。
1985年3月戈巴乔夫出任苏国总书记,他所面对的是一个动荡的世界和困难重重的国内环境。
而此时,米国人对付苏国的最新战略也差不多出炉了。
有人比喻此时的苏国犹如一艘满载军火的航船,船体锈蚀,方向不明,运转缓慢,在茫茫大海中濒临下沉。
这就决定了戈巴乔夫受命之时,必须实行改革,以挽救这艘航船危亡的命运。
可是,这名“船长”很不称职,缺乏一个大国领导人应有的胆略和能力。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