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看不见的硝烟-《太平洋主宰》


    第(2/3)页

    面对苏国种种困难和压力,戈巴乔夫仓促应对,在领导改革中出现种种失误和错误的导向,致使整个国家迷失方向。

    之后,苏国危机骤增,秩序失控。

    戈巴乔夫的前任,主要是勃列涅夫上台后,大量提拔亲信,苏国政坛形成了以勃列涅夫为核心的特权阶层。

    贪污、盗窃和将国家财产据为己有的现象在苏国非常普遍,行贿成风,生产效率低下。

    勃列涅夫时代的后半部分,被称为苏国的“停滞期”和“僵化期”。

    此时,苏国的特权阶层羽翼丰满。

    据后世俄罗斯专家估计,在勃列涅夫时期,苏国的特权阶层发展到50-70万人。

    若是加上他们的亲属,苏国的特权阶层共有300万人之多,约占全国人口的1.5%。

    苏国的特权阶层早已将大量国家财富占为己有,此时,大概他们急切希望执政党的垮台和国家制度的剧变。

    一旦苏国垮台,他们的财富便可通过国家制度的公开变更,在新制度下从法律上承认他们攫取的财富合法化,并能名正言顺地将这些财富传给子孙。

    苏国曾搞过许多民意测验,民意测验表明,赞成搞资本主义的只占5-20%。

    1991年5月进行的、由米国操作的最大的一次民意测验,在苏国的欧洲部分进行。

    抽样人口中,10%赞成改革前的社会主义;36%赞成更多民主的社会主义;23%赞成瑞典式的社会主义;只有17%赞成自由市场的资本主义。

    因此,在苏国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自由市场资本主义是苏国人民的意愿。

    而上层精英对苏国的前途也进行了讨论,以决定其意识形态。

    他们当中,9.6%赞成**和民族主义;12.3%赞成民主社会主义;76.7%赞成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取其他态度的仅占1.4%。

    这种结果与基层人民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也就是说,高层的大部分人赞成资本主义。

    苏国的精英们与其他集团结盟,与黑社会、富翁、城市知识分子的一部分结盟并形成一股力量。

    他们结成的联盟最终夺取了政权,建立了资本主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