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壮士断腕,壁虎弃尾(除夕快乐)-《我真是大昏君》


    第(1/3)页

    大年三十,祝朋友们阖家幸福,万事如意,财源滚滚,心想事成。

    只要突破建奴死守的两处要地,铁骑纵横,势难阻挡。

    而唯一制约明军骑兵穷追灭奴行动的,就是粮草物资的补给。

    什么一人多骑,喝马奶行千里,那是蒙古人的绝活儿,明军肯定是做不到的。

    所以,算上返程的消耗,自带粮草就只能追击三四天,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但熊廷弼和毛文龙都预测到建奴虽能逃过灭族之灾,但至少在十年之内不会再威胁到大明。

    海西是什么地方,林海雪原、人烟稀少。建奴逃到那里,就算能抢掠也是杯水车薪,粮食物资的匮乏,将使大批建州女真人冻饿而死。

    建奴将后退到靠渔猎苦苦求生存的原始社会,处于封建社会顶端的大明,还怕他们干啥?

    这是皇帝的想法,所以他也没豪情万丈地剽窃“宜将剩勇追穷寇,莫要沽名学霸王”,来激励众将。

    运输和道路的制约,自然环境的恶劣,在隆冬来临之际结束平辽大战,应该是理智的选择。

    来日方长,正好借着不断剿杀残余建奴,向北拓展疆域,磨砺军队。

    其实,皇帝还想到了一种可能。那就是穷途末路的建奴,不排除向蒙古诸部发动进攻,抢掠牛羊马匹。

    且不管实力已经大损的建奴是否能打败蒙古人,这两个反正都是敌人,打生打死也不关大明的事,倒是可能逼蒙古诸部归化,以求得庇护。

    皇帝并没有把自己的想法如实告诉熊廷弼和毛文龙,但这两人的智商,以及多年以来对皇帝思维行动的揣摩,或许也能猜出一些。

    更何况,已经是胜利在望的时候,来场败仗不仅让皇帝扫兴,还要背上个轻敌冒进的罪名。

    皇帝并没有催战,明显是有更长远的考虑。你何苦放着到手的功劳不要,非要冒那个险呢?

    所以,尽量地削弱建奴的实力,摧毁其东山再起的可能,也就成了熊廷弼和毛文龙的首选。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