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要求换地-《支教青云路》
第(1/3)页
山像一个大大的馒头,虽然荒芜大半,长满荒草,但之前都是耕地。村里青壮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人没能力继续耕种,只能长草。
穿行草丛,有不少野刺。村里人在前面开路,杨政丞跟在求军镇长身后走,不停地按照他的提示。这些野地确实是他第一次走。
到山顶高处,李照说,“路从坡脚绕过来,弯度和坡度都不会大。”这些人虽不是勘测人员,但公路该怎么走,心里也有大致概念。
“我看行。”求军镇长说,“这是谁家的山林?占用多大面积,村里该怎么处理,都先说说。”
“村里没留下集体耕地,荒岭还有,谁肯要。”李照指着村子背后那些无法耕作、甚至栽树都不行的山沟、壁崖。
杨政丞见李照所说的那片山岭,就是之前和求军镇长等人看瀑布的沟壑。说,“李叔,那一片山都是集体的山岭,当年没有分到户?”
“这片野岭谁肯要?不能耕种、不能栽树,要来也不能做什么。”李照解释说,“大家都不肯要,就一直留着,是集体山岭。”
“不是说产药材吗,灌木林也可砍了做柴火。”
“野岭确实有药材,是野生的,栽培不了。集体山岭,大家都采药,看自己的运气。”李照说。
“那这边修路、修厂子用地要不少地,村里人肯让出来吗。”杨政丞有些担心。
“这个说好了的,没问题。”李照肯定地说。村村通是从上到下的政策,对村里人而言,也是惠及各家各户的好事,谁家阻拦修路,就是与一村人为敌。
继续往前走,有山路可循。这是村里人耕种经过的路,沿着这条路走千多米,公路可在原小径基础上扩宽,不占多少耕地。
只要少占用耕地,村里人自然答应,不损害各家根本,当然能够接受。
往前走又一座山,山有两百多米高,山路是绕山脚而过。绕山几十米转到另一面,山却陡峭,有三十几米的石壁。山路就在石壁下经过。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