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十九章 生生不息-《买宋》
第(1/3)页
因此,明代宗教剧主题与之大体类似,另外还需要说明,因为道教类剧作中出现一类用于皇室和达官贵人贺节祝寿的庆赏剧,所以具体还可以再分为祝寿剧、贺节剧、贺升平剧三种形态。
祝寿剧的话,很多很多了,像是有《群仙庆寿蟠桃会》、《贺万寿五龙朝圣》等,贺节剧的话也有很多,例如《庆丰年五鬼闹钟馗》、《福禄寿仙官庆会》等,贺升平剧也有《洛阳风月牡丹仙》等。
同时,在佛教类剧作中亦出现佛法类剧目,像是以朱有燉《文殊菩萨降狮子》、无名氏《猛烈哪吒三变化》为代表,以及传记类,如释智达《归元镜》等。
而儒道混合类剧作中新增法力剧,如无名氏的传奇《观音鱼篮记》宣扬了观音菩萨的无边法力,等等。
到了清代宗教剧在继承上述主题类型基础上又增加了“假布道以写心”的道教类写心剧,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如嵇永仁《愤司马梦里骂阎罗》、静安居士《论钱》等。
宣扬命定论的道教类命定剧,如南山逸史的《翠钿缘》等;以及宣扬出世思想而无度脱情节的出世剧,如杨潮观《大葱岭只履西归》等。
还有家庭剧,可以分为负心婚变、贪淫破家、谋财背义等类型,如《临江驿潇湘秋夜雨》、《鲁大夫秋胡戏妻》等婚变剧、《张千替杀妻》等贪淫破家模式、以及《散家财天赐老生儿》、《金水桥陈琳抱妆盒》等围绕家庭财产的分割争夺问题而展开的家庭剧。
其中的某些剧目显然和其他题材类型有所交叉,如负心婚变也应是爱情婚姻剧之一类型,同时还与世情剧有所重合。
关于家庭剧的具体分类及文化意义可参看《元杂剧中家庭伦理悲剧创作及其文化意义》一文。
世情剧中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主题类型就是商贾散家财模式,这具体可参考《元杂剧中商贾“散家财”事件的多元化文化阐释》。
当然,需要说明,以上这些都是从题材和主题而言元明清戏曲故事的类型,此外,就内容而言,古典戏曲还存在一个同题翻创的现象,也就是形成了同一母题下的故事系列,当视为戏曲故事题材的又一种分类方式。
关于古典戏曲存在的同题化现象,显然与前面所说题材的因袭性相关,《历史化-本事化-因袭性——古代戏曲题材综论之一》和《对中国古典戏曲同题翻创现象的文化学思考》两篇文章都有思考。
像是前者就以《古典戏曲存目汇考》所提供的线索为主要依据,将古代同类题材的剧作归纳整理为一百五十个创作系列,其中每一系列包括共同发源于某一本事的三个以上的剧作,这一现象鲜明地体现出古代戏曲题材的因袭性。
至于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后者作了重点分析,指出,人民群众对某些题材故事具有特殊的偏爱,取材相对集中——如对历史爱情题材兴趣浓厚,加上“箭垛式”人物的塑造——此点鲜明地体现在一系列包公戏中,使得题材蹈袭无可避免。
同时,中国戏曲不以思想启蒙见长而以观赏见长,喜新更恋旧是它突出的艺术品格,接受旧剧目并进行翻新改创成为一种文化传统。
再者,剧作家出于羡慕、不满或翻案心理,对前人戏曲作品有意识地增续翻改,也增大了戏曲同题翻创的几率。
比如洪昇的《长生殿》就是对前人作品的有意借鉴和改编就出于这种心理,第二部分会以李杨爱情故事的演变为重点涉及此点。
同题翻创造成了元明清戏曲形成了很多源于同一本事母题的戏曲故事系列,比如取材于《史记》本传并参考其他史籍的剧目系统中。
其中较为流行的就有苏秦发迹变泰的故事、荆轲刺秦王的壮举、韩信的功勋与鸟尽弓藏的悲剧、张良的传奇生涯、苏武牧羊的事迹、赵氏孤儿复仇记、伍子胥的悲剧及司马相如的爱情佳话等剧目系列。
这种母题嬗变的故事系列并不限于历史题材,在民间传说、文学作品等戏曲素材库中同样存在,从而形成了围绕史记、三国戏、志怪小说、唐传奇、水浒、西游、三言、二拍、聊斋、红楼等而产生的几大题材中心。
以中国期刊网所收论文为例,研究同一母题戏曲作品的成果涉及到了两汉故事,如姜伟《元杂剧之“两汉故事戏”略探》,霸王戏,如林怡《论“霸王戏”的嬗变》,相如文君戏。
如张文《相如文君戏考论》,昭君戏,如钟海波《从<王昭君变文>到<王昭君>话剧——论昭君母题叙事文学的发展》,三国戏,如顾宇倩《元杂剧中三国戏题材探源》,貂蝉戏。
如李祥林《三国戏中的貂蝉故事及其性别文化透视》、钟林斌《论“连环计”故事在戏曲小说中的演化》,隋唐故事,如彭知辉《论元杂剧中的隋唐故事》、马矴《论元杂剧中的尉迟戏》,苏轼戏。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