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四章 望子与幌子-《买宋》
第(2/3)页
十月卖海棠的:“秋的来红海棠来,没有虫儿来;黑的来糖枣儿,没有核来。又曰:栗子味的白薯来,是栗子味的白薯来……”
粥铺卖粥的:“喝粥咧,喝粥咧,十里香喝热的咧。炸了一个焦咧,烹了一个脆咧,脆咧焦咧,像个小粮船的咧,好大的个儿咧。”
“锅炒的果咧,油又香咧,面又白咧,扔在锅里飘起来哩,白又胖哩,胖又白咧,赛过烧鹅的咧,一个大的油炸的果咧。水饭咧,豆儿多咧,子田原汤儿绿豆的粥咧。”
而卖萝卜的:“萝卜赛梨嘞——辣来换!”
卖金鱼儿的:“哎——大小——金鱼来!”
卖樱桃的:“小红的樱桃,快尝鲜!”
卖白薯的:“栗子味蒸白薯咧!”
由于小商贩们来自天南地北,乡音乡味浓厚,所以这些唱卖声听起来别有一番趣味。
浓重的乡音本身就是一种商品的活广告。
久而久之,有些非产地的小商贩专门学其商品产地的地方口音来吆喝,开始是为显示或标榜其产品的正宗地道,后来就逐渐成为了一种行业的惯例,形成一种特殊的叫卖习俗。
商贩们根据买主的心理,将商品的特点一下子喊出来;而听惯了这些叫卖声的人们,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可以仅凭这些独特的音色、调式,甚至尾音,就分辨出叫卖商品的行业。
至于响器广告,在明清时期也是形形色色,花样繁多。祥符县志》九卷“市集”、“行货”记录了明清时开封小商贩用响器做广告的情况:
有摇小鼓,两旁自击,卖簪珥、女笄、胭脂、胡粉之属者;有鳞砌铁叶,进退有声,磨镜洗剪刀者。
有摇郎当,卖彩线绣金者;有小旗招展,携巾箱卖零星绘帛者;有阁阁柝声,执杓卖油者;有拍小铜钹,卖豆沫者。
有驱珊辘小车卖蒸羊者;有煮豆入酒肆,撒豆胡床,以求卖者;有挑卖团圆饼、薄夜、牢丸、毕罗、寒具、萧家馄饨、庾家粽子,如古人食品之妙者。
有肩挑卖各种瓜果菜者;有入夜击小钲卖饧者,有悬便面于担易新者;有求残金笺扇等器熔出金者;有买肆中柜底土,及掏市沟刷街泥以搜遗钱银屑者。
又有攒花于筐,灿然锦色,卖与人种植者。往来梭织,莫可殚记。
同时明末清初的如梦录》“小市纪”第八中也记载了明清时期开封小市上常有“惊闺”、“惊绣”两种广告响器。
“惊闺”由八块二寸多的长方铁片组成,缀有皮条,用手摇,声音便连绵不绝;“惊绣”的形状像小播鼗鼓,俗称拨浪鼓或货郎鼓,是一种卖花线用的长柄摇鼓响器。
北京地区的“响器”广告也是花样繁多,有敲打、吹奏、摇晃等形式,出特殊的音响来吸引人注意。
这些“响器”都是些特殊的广告道具,俗称“货声”。
各行各业的小商贩及手艺人都有自己的“货声”,而且各有各的韵律和音调。
推车卖酱油醋的,多以敲梆为标志;锔锅锔碗的,以家什担子上悬挂的铜盆铜碗摇荡击撞的声音为货声;磨剪子磨刀的或以口头吆喝的“磨剪子来——呛菜刀!”或以手摇“手串铁板”作为货声;卖白麻糖的小贩,在颈上悬吊一个装有麻糖的盒子,左手拿着铁片叶,右手拿着敲糖的小锤,敲击作响,叮哨的声音远近都能听到。
像是老北京城里有一种“打小鼓的”,他们是收购旧货的小贩,用的响器是一种直径像银元大小的小鼓,用一根细藤条敲打。
“打小鼓的”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夹包打硬鼓的,他们身穿长衫,夹个布包,专门到大宅院里收购金银饰、各种宝石玉器、书画古玩、细软皮货。
他们的主顾都是些破落潦倒的官宦富绅子弟,—时急着用钱,又要顾全脸面,不好意思把家里的东西拿到晓市上去卖,于是就把“打鼓的”叫进内宅做交易。
由于这些人大都住在深宅大院里,而小贩用的硬鼓出的声音非常清脆,才能使深居内室的主顾听到。
另一类打软鼓的收购的是真正的废品,他们身背大筐,收购一般居民的旧物品,像碎铜烂铁、旧衣破鞋、废旧书刊报纸、瓶罐玻璃等物品。
他们打的鼓的鼓心略大—些,出的声音也不如硬鼓那么清脆,但住在小四合院内的主顾大都能听到。
硬鼓和软鼓出的声音有细微的区别,—听就能辨明小贩的种类。
据杭俗遗风》记载,杭州的鱼船多来自宁波等入海口,由于路远天热,鱼都放在冰内冻着。
无论何时到达卸鱼的码头,江边都设有冰鲜行,那里雇人肩挑大锣,大锣的一头挂一盏大灯笼,写有冰鲜行的字号。
如果有一只船到站,便敲锣两下,两只到站则明清时期的广告敲三下,通知各行贩拿去贩卖。
开始的时候白天鸣锣是犯禁的,后来政策宽松了也就不分昼夜了。
每当锣一响,人们便知道有多少鱼船到站,这种广告形式简洁生动,既传达了信息,又便于人们接受。
总之,这些行业之所以要用响器作为广告手段,其原因大概有两种:一是一些走街串巷的小商贩,需要整日不停地吆喝,为减少嗓音的疲劳而改用响器;二是某些特殊的经营行业,由于人们的传统习惯、民间禁忌及价值观的制约而采用响器。
当时北京的市商行业就有所谓“八不语”之说,就是说有八种行业不适于开口叫卖,这八行是:剃头、行医、锔碗、修脚、劁猪、粘扇子、卖掸子。
更多的时候,是吆喝广告与响器广告结合起来。
比如卖酸梅汤的小贩走街串巷,他们的吆喝有好几种,一种是“凉嘞!酸了梅的汤,多加点桂花嘞,酸酸凉凉的好喝嘞,凉嘞啊!”另一种是:“又解渴,又带凉,又加玫瑰又加糖,不信您就弄碗尝一尝,一酸梅的汤儿来,另一个味儿来!”
在吆喝的同时,卖酸梅汤的小贩还使用一种叫做“冰盏”的响器,是用黄铜做成的碟形碗,口径一寸八分,高约一寸,两只一起使用。
敲打时以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托住碗底,用大姆指、食指夹住碗的上边缘,不断挑动上面的碗,敲击下边的碗,出一种很有节奏的声音:“叮叮叮嚓嚓,叮叮叮嚓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