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行行业业达巅峰-《买宋》
第(3/3)页
宋朝所拥有的世界上最庞大的舰队和商船队,频繁远航于阿拉伯、印度、东南亚、日本、朝鲜以至东非等广大地区,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和先进技术也随之远播于世界各地。
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在世界文化史上更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需要说明,唐、五代开始应用的雕版印刷术,到北宋才有了普遍的发展,被广泛的用来刻印书籍。
国子监印的书,后世称为”监本”。
各地官府也刻印书籍,书院、私塾也印书。
民营的书坊、书肆、书籍铺遍布各地,刻书、卖书成为世业。
而民营书坊刻的书,后世称为坊本。
北宋初,成都刻《大藏经》13万板,国子监刻经史十多万板,当时印刷业规模之大可见一斑。
东京、杭州、蜀中、福建是北宋印刷业的中心。
时人评木版书“杭州第一,蜀本次之,福建最下。”
这也是相对而言的,由于宋刻本制作精良、校对严谨,印工精美,今日已成“善本”中的珍品,许多宋刻本都堪称无价之宝。
雕版印刷虽然发展迅速,但却费时费工。
太祖开宝年间,开始在益州雕版印刷《大藏经》,至太宗时始成,耗时达12年之久。
文化的空前繁荣和文化传播的需要迫切需、要印刷业进行改革创新,活字印刷术应运而生。
《梦溪笔谈》记载,仁宗庆历中,布衣(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板,即以胶泥刻字,每字一印,用火烧硬。
先设一块铁板,板上敷药(松脂、蜡、纸灰等合成)。
印刷时,把铁框放在铁板上,在框内排列胶泥活字,制成一版,再以火烤,使药熔化,用另一平板压平,使字面平整,冷却后即可印书。
这一从中国古代印章中汲取智慧的重大发明极大的提高了印刷业的效率,正如(梦溪笔谈)中所说:“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随之,木活字、铜活字等不断涌现,并直启现代的铅印之术。
的确,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使得宋代印刷出版业空前繁荣,极大地加速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推动了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飞速扩张,其影响之深远难以估量。
而火药火器的制造技术在宋代更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起源于道士炼丹的火药,虽然在中唐已见诸记载,但其广泛使用却在宋代。
为了抵抗辽、西夏、金的军事威胁,北宋时已开始利用火药制造燃烧性的火器,随后又逐步研制出爆炸性的火器。
宋初,兵部令史冯继升等进火箭法。
灭南唐时,宋军已开始使用火炮、火箭。
与后世统治者将火器等视为“奇技淫巧”不同,宋代统治者对火药和火器颇感兴趣。
宋真宗时,神卫水军队长唐福和冀州团练使石普先后在宫中演示火箭、火球、火蒺藜等新式火器,受到真宗嘉奖。
从此火器成为宋军的必备装备。
北宋政府在东京建立了火药作坊(属广备攻城作),专门制造火药和火器,“日出弩火药箭七千支,弓火药箭一万支,蒺藜炮三千支,皮火炮二万支。”
1044年,曾公亮著《武经总要》,记载了制造火药的三个详细配方和多种火药武器的制法,并配有插图,是世界上最早的热兵器制作工艺书。
《武经总要》记载,火箭是“施火药于箭首”,火球(引火球、蒺藜火球、霹雳火球)、火鹞(铁嘴火鹞、竹火鹞)、烟球(烟球、毒烟球)是点燃后炮放。
火炮用于攻城,蒺藜火球用于攻杀骑兵,毒烟球堪称最早的“生化武器”。
元丰七年(1084年)二月,从汴京一次调拨煦州、河州驻军的火器,就有神臂弓火箭10万支,火药弓箭2万支;火药火球箭2000支,火弹2000枚之多。
南宋时,在与金人的作战中,火器制造工艺进一步发展。
南宋中晚期出现的突火枪,成为近现代管形火器的先驱。
突火枪以巨竹为枪筒,子窠用铁块等制成,利用火药的爆破力,将子窠推射出去。
这是经过一个多世纪探索后,人类第一次用化学能发射弹丸的伟大创造,为进一步发明金属管形射击火器铺平了道路。
……
……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