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冉冉上升第一村-《买宋》


    第(1/3)页

    的确,神仙村有李小鱼实现打下的基础,一切都发展的井然有序,向着美好的明天迈进。

    而看着这座虽然刚刚建立不久,但却发展的越来越好的小村庄,周围其他村镇的居民也是羡慕不已,觉得这座小山村真的得到了神仙保佑,不然也太神奇了,怎么可能一夜之间发生这么大的转变啊,隐隐有成为苏州第一村的架势,算是在李小鱼打造天下第一村的目标上坚实而稳定的迈出了一大步。

    当然,这里边除了有李小鱼的超然贡献外,与其他人的努力也分不开。

    比如他那便宜老爹。是统筹着整个小山村的发展规划。

    毕竟李小鱼虽然现在还不知道,但八贤王却是货真价实的王爷,在宦海沉浮了几十年,可以说管理过天下,所以,管理这一座小小的小山村自然不成问题。

    所以,在李小鱼离开的这段时间,整个神仙村的发展规划,都是在他的掌握之中,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包括锦兰妹妹,同样为神仙村的发展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比如,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李小鱼是让她掌管了神仙村的钱袋子。

    因此不管是村民们做生意的收入,还是村里造纸基地和印书基地的收入,都是归到她这里来,由她统一分配,用在神仙村发展的刀刃上。

    当然,就连他唯一的徒弟张载也没闲着,是一边研究李小鱼留下的那几个哲学问题,比如知行合一等,努力的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著书立说,一边宣传教化,努力提升村民的基本素质,算是做的相当不错。

    这天,起了一大早,做了些早餐,侍奉八贤王吃完之后,收拾完毕,刚好,李小鱼那便宜徒弟刚好也是敢来拜访,是恭敬的进门对着锦兰妹妹和八贤王一礼,谦逊道。

    “师母好,师公好。”

    锦兰妹妹一见,急忙罢手道。

    “好了好了,子厚,不必这么客气,怎么,你今天来有什么事吗?”

    包括八贤王也一样,押了一口刚泡的早茶后,放下茶杯,是同样含笑问道。

    “是啊子厚,你不是在负责村里学堂建设的事情吗?怎么样,办好了吗?”

    闻言,听得八贤王问起,张载是急忙再次恭敬的抱拳道。

    “哦,回师公,子厚今天就是为这事来的,实不相瞒,新的学堂已经建好了,老师这些也请好了,都是苏州城内一些有名望的秀才,包括还有一位举人。”

    点了点头,八贤王是笑道。

    “是吗,那就好啊,呵呵,那就好啊。”

    见得八贤王满意的点头,张载也是笑着继续道。

    “对了师公,还有一事,因为见得我们神仙村的学堂不收学费,而且请来的老师都很有学位,不是秀才就是举人,所以,附近其他几个村子,包括苏州城里的一些百姓,都想把子女送来我们学社读书,你看。”

    “这……”

    听得张载如此说,八贤王是稍稍沉吟了一下,想了想后,是转头看向一旁的杨秀英道。

    “锦兰,你看?”

    ………………

    好了,继续前文,我们的诗酒财气大词人,前文说到了辛弃疾,的确,都说过了,因为主战,所以辛弃疾遭受打击,长期隐居农村,因此对农村生活观察得仔细,体会得深刻。

    像是他写的一首词《玉楼春》就是农村小唱,写得清新活泼,诙谐幽默。

    三三两两谁家女~

    听取鸣禽枝上语。

    提壶沽酒已多时~

    婆饼焦时须早去。

    醉中忘却来时路~

    借问行人家住处。

    只寻古庙那边行~

    更过溪南乌桕树。

    上下两片,是两幅图景,相映成趣。

    上片是游女听禽图,三三两两的女子,听取树上鸟鸣,鸟鸣巧如人语:“提壶出门打酒婆母烙饼焦糊”。

    提壶、婆饼焦皆鸟名。

    下片更是妙趣横生,一翁醉酒忘归路,行人殷勤指点去处,指路者指点越认真,问路者醉态越肖妙。

    由此可见,辛弃疾闲居无事,经常借酒打发寂寞时光。

    借酒消愁,醉酒后要愁没工夫,有时喝醉了酒,醉态可笑。

    他写的一首词《西江月》也一样,题记就是:“谴行”。

    醉里且贪欢笑~

    要愁哪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

    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

    问松我醉如何,

    只疑松动要来扶~

    以手推松曰“去”:

    弓如霹雳弦惊。

    作者因为力主抗金,不被南宋统治者所用,只好醉里贪欢,以醉消愁。孟子曾经说过:

    “尽信书不如无书”,辛弃疾翻用此语,意思是古书上有许多至理名言,现实却行不通,因此信它不如不信。

    下片追忆昨夜贪欢醉倒一幕,写其错把松动当人动,醉态惟妙惟肖。

    全词围绕一个醉字着笔,借醉写愁,借醉抒愤,妙趣横生。

    辛弃疾曾经下决心把酒戒掉,他写了一首词《沁园春》,题记是:“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意思是我要戒酒啦,警告酒杯不要接近我。

    杯汝来前~

    老子今朝~

    点检形骸。

    甚长年抱渴~

    咽如焦釜,

    于今喜睡~

    气似奔雷。

    汝说“刘伶~

    古今达者~

    醉后何妨死便埋”。

    浑如此~

    叹汝于知己~

    真少恩哉:

    更凭歌舞为媒。

    算合作人间鸠毒猜。

    况怨无大小~

    生于所爱,

    物无美恶~

    过则为灾。

    与汝成言:

    “勿留亟退~

    吾力犹能肆汝杯”。

    杯再拜~

    道“麾之即去~

    招之即来”。

    这首词写于辛弃疾,在铅山瓢泉闲居时。

    作者把酒杯拟人化,以作者我与酒杯之间的对话,说明酗酒对健康不利,因而下决心要戒酒。

    可令人可笑的是,戒酒的决心又不大。

    开始,词主人怒气冲冲的吆喝:杯,你不要来前。老子今朝检查身体,发觉常年口渴,咽喉干得像烧焦了的锅,老是嗜睡,睡中鼻息如雷,都是因为饮酒造成的。

    酒杯答辩说:“酒徒刘伶,可谓古今达者,有酒即醉,醉后不妨死便埋。词主人说:诚然如此,我们是多年的知己,你这种说法太绝情了。

    要知道古人设宴饮酒,大都有歌舞助兴。

    所以说酒以歌舞为媒,害人尤甚,直似鸠毒。

    况且人间怨恨不论大小,往往由贪爱所生;物无美恶,超过限度就走向反面。

    酒本身不存在好与坏的问题,喝多了就成了有害的坏东西。如此说来,喝酒有害不能光怨酒,也得检讨自己没有节制。

    词人与酒杯约定:“勿留急去,否则我有能力把你砸个粉碎”。杯再三致礼说:“你挥我即去,招我即来。”

    这是双方达成的妥协协议。会心之语,令人忍俊不止。

    包括辛弃疾写完这首戒酒词,也就三分钟热度,后来照样见酒照喝。

    仲秋节是诗人饮酒抒情的的夜晚。

    辛弃疾曾写过两首仲秋寄情词,一首词《一剪梅》。题记是:“中秋元月”。

    忆对中秋丹桂丛。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