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诗酒财气大词人(二)-《买宋》


    第(3/3)页

    此词语淡情深,不事雕琢,言有尽而意无穷。

    李清照的另一首词《醉花阴》,写重阳节时,作者思念远方的丈夫,借酒消愁,非但愁难消,人被折腾的比菊花还瘦。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似黄花瘦。

    这一天,从早到晚,天空布满薄雾农云。

    这阴沉的天气,更使人愁闷难挨。

    在屋里她独自看着金兽造型的火炉里,瑞脑香的青烟袅袅不断,真是百无聊赖啊。

    又是重阳节了,天气骤冷,睡到半夜,凉意透进独眼的帐子里,玉枕上。对比夫妻团圆时的温馨,怎能不叫人失意~

    词主人在屋里闷坐了一天,直到黄昏,才强打精神,出来赏菊。

    把酒东篱,三杯两盏淡酒,勾起她与丈夫对饮的遐想。她不堪眼前的孤独寂寞,西风吹卷着门帘,吹得细长的菊瓣枝纸摇曳,词人比细长的菊瓣还要瘦~

    雷电击断元佑党人碑以后,等于上天为元佑党人平反昭雪。

    李清照和她的丈夫有时住在一起,有时两地分居。分居的生活,使他们的感情疏远,李清照有一种自己像陈阿娇、卓文君一样被遗弃的感觉。

    在当时的社会里,男人三妻四妾,寻花问柳是常有的事。

    贤惠的妻子,话到嘴边,欲说还休。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萧》词,把她那种矛盾的心情,表达得很委婉。

    香冷金猊~

    被翻红浪~

    起来人未梳头。

    任宝奁闲掩~

    日上帘钩。

    生怕闲愁暗恨~

    多少事、欲说还休。

    今年瘦~

    非干病酒~

    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

    千万遍《阳关》~

    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

    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

    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

    如今又添~

    一段新愁。

    狮子兽形的火炉,火已灭,灰已凉,瑞脑香也不再释出。一夜睡不着觉,翻来覆去,盖的红被翻波浪。日上帘钩才起来,起来还懒得梳头。宝奁盖上的浮尘,已经很厚了。

    一个“慵”字,表达了女主人心中的深愁。愁的根源是生怕离怀别苦。

    长时间的两地分居,使丈夫对自己的感情疏远了,使自己成了被遗弃的陈阿娇、卓文君。心里有苦,还说不出口。

    新来瘦,不是因为喝酒,也不是因为悲秋~到底是为什么,让她的丈夫自己去想吧。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从离别前,跳跃到离别后。

    词人最怕分离,偏偏又要分离,唱千万遍“西出阳关无故人”也难留住。秦楼,一称凤楼,凤台。

    相传春秋时有人善吹萧,像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子,筑凤凰台以居。

    一夕吹萧引凤来。夫妇乘之而去。

    女主人借用这个典故,寄希望夫妻不离不弃,百年好合。“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词主人写得很痴情,动了真感情。她心中的武陵人越去越远,她一个人被留在秦楼,呆呆地倚楼凝睇楼前的流水。

    凝眸处,又添了一段新愁。

    1126年,李清照43岁,为宋钦宗靖康元年。

    这年的12月,金兵破汴京,史称“靖康之变”。岳飞在《满江红》这首词里称“靖康耻”。

    翌年四月,金军俘宋徽宗、宋钦宗及宗室、后妃等数千人,并辅臣、乐工、工匠及大量财物、文物,浩浩荡荡北去,汴京被掠之一空,

    由此,北宋灭亡。

    到1127年,宋高宗在南京建立南宋政权,为建炎元年,以后迁都杭州。

    七月,赵明诚起复江宁府知府。

    十二月,山东青州发生兵变。李清照家存书册文物十余屋,焚于青州兵变。

    1128年,李清照四十五岁,于青州兵变火中,将《赵氏妙帖》携往江宁。

    途径镇江,遇盗掠而勿失,为赵明诚所称道。

    1129年,李清照四十六岁。

    二月,赵明诚被罢江宁府知府。

    三月,夫妇备办舟船上芜湖。

    至池阳,途径项羽庙,李清照触景生情,作《乌江》诗,凭吊英雄项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尽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此诗既是对项羽英雄气概的赞颂,也是对当时苟且偷生的投降者的鞭挞,表达了李清照爱国主义的情怀。

    五月,赵明诚接到宋高宗亲命其为湖州知州的昭谕。

    既然接到圣旨,就必须立即赶到南京去朝见皇帝。

    李清照乘船给赵明诚送行,直送到六月十三日,赵明诚改走陆路那一天,才挥手告别。

    大暑天,赵明诚骑马奔南京,对于从小没吃过苦的公子哥,不堪其苦,遂感疾途中。

    到了南京,诊断赵明诚患的是疟疾。

    过了一个半月,直到七月底,李清照才知道赵明诚重病的消息。

    她乘船日夜兼行赶到南京,赵明诚已病入膏肓,八月十八日就去世了。

    李清照为丈夫办理完丧事,自己也大病一场。

    1132年,李清照四十九岁,在杭州,春季患病,夏季日见危重,以至牛、蚁不分。

    这时张汝舟巧言惑其弟以骗婚。

    张汝舟的目的是掠取李清照手中的文物。

    不得,即对她日加殴击。秋,李清照与张离异。

    l1155,1156年,李清照走完人生七十二岁或七十四岁的路,仙逝于杭州西湖一带一个芭蕉庭院里。

    晚年,她在杭州居住二十多年,过着孤苦伶仃的生活,愁像恶魔一样,无休无止的纠缠着她。

    她的一首词《声声慢》是她日常生活的写照: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残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

    独自怎生到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的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

    女主人清早起来百无聊赖,如有所失,想

    找什么,又不知道该找什么。冷冷清清,凄凄惨惨。

    天气乍暖还寒。飞过的雁,似曾相识。

    自家院里,菊花已残,满地堆积,憔悴的菊花,有谁堪摘。

    在这孤独、冷漠、凄惨的环境里,词主人守着窗,独自怎生到黑。

    更难堪,黄昏时又下起细雨,滴滴搭搭打在桐叶上,这种滋味,怎能用一个愁字概括~

    有人说这首词,是宋词中最能打动人心的一首。

    李清照晚年寓居南宋都城临安时,写了一首《永遇乐》词,写得悲惨、凄凉、催人泪下。

    落日溶金~

    暮云合璧~

    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

    吹梅笛怨~

    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

    融合天气~

    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

    香车宝马~

    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

    闺门多暇~

    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

    金雪柳~

    簇带济楚。

    如今憔悴~

    风鬟霜鬓~

    怕见夜晚出。

    不如向、帘儿底下~

    听人笑语。

    落日像溶化的赤金,暮云合围着璧玉一样的园月,作者不由感叹发问:人在何处,这是一声充满迷惘与痛苦的长叹。

    染柳烟浓,接下三句,是写早春之景。

    烟霭熏染的柳树,已经萌动;笛子吹奏出哀怨的《梅花落》曲,腊梅已经开过。

    虽已早春,但春意还不多。元宵佳节,天气虽好,难道就不会转瞬风雨,因此,当前的良辰美景,一点也引不起她的兴趣。

    词人的晚景虽然凄凉,但由于她才分高,名气大,又出身官宦世家,所以常有香车宝马来拜访她,请她喝酒,请她作诗,她都谢绝了。

    回想当年在汴京时,自己有的是闲暇时间。

    在良辰盛会中,人们最重视元宵佳节。

    这天晚上,同闺中女伴,戴上插着翠鸟羽毛的帽子,披上金线缝制的雪柳,打扮得整整齐齐,楚楚动人。

    如今,词人经历了太多的不幸,国破夫亡,自己被折磨的形容憔悴,蓬头霜发。

    白天怕人看见,只能夜间出去。

    元宵夜游人太多,她没有勇气面对眼前的热闹繁华,还是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吧。

    ……

    ……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