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广州之战2-《1640四海扬帆》


    第(1/3)页

    广州建城1600年,珠江三角洲沧海桑田,广州城址经过多次变迁。

    明代广州城位于越秀山、白云山前的珠江北岸平原地带。宋元旧制,广州子城、西城、东城三城并列,三城有独立城墙、护城壕或天然河道。明广州城将三城连为一体,拆除中间隔离的城墙,向北扩展至越秀山。因着山势和河道走向,明朝前期的广州城呈不规则的半圆形,城内主要居民是官吏、卫所军户及其家属。

    珠江带来的泥沙淤积下来,广州城南界不断向下扩展。内地商人从珠江到广州城南水码头,外洋商人的海船从伶仃洋上溯,也在城南码头停靠。江海贸易在此汇聚,形成中国最繁华的商业区,广州城南的护城河因之变成秦淮河一般的娱乐场所。

    嘉靖四十三年,广东最强的水师部队柘林镇兵变,洗劫广州繁华的南城区。

    明朝广东政府靠雇佣澳门的葡萄牙战舰千辛万苦平息兵变,随后为保护两广最精华的南城区,广州增筑新城,将已形成的商业区扩进城内。广州城至此变成钟型,上半区为半圆形的行政区,下半区为四方形的商业区。老广州人分别称之为旧城,新城。

    对鞑靼围城军来说,旧城北城墙在西北越秀山的一段就不要去打主意了,城墙依山而建,爬城墙前先得爬山,吭哧吭哧爬上去肯定会被火枪和佛朗机打成狗。

    西、南城墙有珠江掩护,除非消灭广州水师,否则也是妄想。

    东城墙外有珠江支流扩展的护城壕,绝非一般城池护城河可比,实际也是难以逾越的天然障碍。

    只有东北城墙是广州的阿喀琉斯之踵。

    守序登上小北门城楼,广州城楼大而坚,储备了足够的粮食弹药,能容纳500守军在其中休息。小北门曰小,是因为城门前无瓮城,这里是鞑靼人主要突破口。

    拉开望远镜,天色灰蒙蒙,能见度不太好。

    远处鞑靼人大营位于白云山下,从白云山至东北护城河,现在全被鞑靼人占领。到处都是泥泞。广州东北城墙外是一段宽2km左右的水稻田,夏天徙涉这么长的泥泞地,再游过10余丈宽的护城河,强攻11米高的城墙,简直是作大死。重炮几不可能在夏天,冒着守城火力通过这段水稻田推进到有效射程。

    尚可喜只能等到秋天雨季过去,填土修建通道,将接近70门重炮推进到护城河外。推进伴随与城外炮台之间的炮战,整个过程非常艰难,耗去整整两个月。

    竹篮沙袋构筑的掩体中闪过一片火光,十余门火炮击发。守序扭头看过去,炮弹重重撞在城墙坍塌处,激起一片烟尘。坍塌处位于小北门与大东门之间。

    广州东北角城墙是防御体系最薄弱处,但也是建筑土方量最大的城墙段。墙高11米,下宽11米,上宽6米。外城地面被整个挖去一层,垂直落差比真正的城墙更高。墙基全以1人高的大型红色砂岩构筑,其上为夯土和巨大的城砖。城墙虽然被打塌,形成的坡道依旧难以攀爬,鞑靼人还得花些功夫把口子轰大点。

    守序随机挑选了一个年轻明军士兵问道:“士兵,你在想什么?”

    被问话的士兵脸色苍白,看上去十分害怕,“大,大人……”

    “听你口音是广州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