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三堂会审-《秋风传》


    第(2/3)页

    侯泰见他不回答,便继续说道:

    “仪宾大人既然没有疑问,下官就转入正题了。一个半月前,朝廷截获仪宾大人送往北平的密信,信中要求燕王速派袁廷玉来京师。十天之后,袁廷玉到达京师。次日,京城街头出现一披头散发的疯癫老道,高歌谶言,尔后神秘失踪。五日之后,天子下令放燕王三子回北平。其后北平探马回报,袁廷玉于天子下令释放燕王三子的同日回到北平。承安仪宾,圣上先前于宫中问过你,你当着几位重臣的面,公然否认袁廷玉与那高歌道人有关。现在,朝廷掌握了可靠证据,证明袁廷玉就是日前高歌街头,散布谣言的疯癫老道。仪宾大人,你还不肯承认自己协助燕王谋反,公然欺君罔上,以卑劣手段迫使天子释放燕王三子么?”

    沈若寥沉默片刻,轻轻说道:“大人说有证据,便请拿出证据来。否则,我便说破了嘴,也无从反驳。”

    侯泰道:“仪宾大人,如果本官出示证据,引领证人,你却无从辩驳,那罪名会加重一等;若是现在招供,你还有减罪的机会。你可知轻重?”

    沈若寥道:“若寥心中清白,才不怕大人出示证据。”

    侯泰微微叹了口气。“既如此,如阁下所愿。——带证人。”

    几个武士带上堂来一个人。那是一个三十出头的男子,个头不高,身材壮实,一看就是行伍出身的军人,站在堂前,狐疑地四处张望了一下,看到沈若寥,微微愣了一愣,便低下头去。

    刑部尚书看着那人,命令道:“来人是谁,自报家门姓名。”

    那人应道:“是。小人名叫倪谅,是燕山中护卫军中一名百户。”

    侯泰问道:“倪谅,徐王殿下在此,你把先前跟天子面前说过的话,再对殿下和几位大人说一遍?”

    那人道:“是。燕王根本没有生病,一直都是在装病。他暗自招募了八百勇士,在地宫中操练军队,只待三个王子回到北平,时机成熟,随时准备起兵。”

    侯泰瞟了一眼沈若寥,继续问道:

    “倪谅,这个人,你可认得?”

    倪谅忙答道:“认得,他便是燕王新招的贴身保镖,承安仪宾沈若寥。”

    “你在天子面前,还说过一些关于承安仪宾的话。现在,你把这些话讲给他听。”

    倪谅战战兢兢转过身来,却不敢抬头看沈若寥,只埋头低声说道:

    “承安仪宾来到京师是燕王直接授意,燕王与他约好,朝廷但有风吹草动,便写密信报告他,还叮嘱承安仪宾一定要想办法把他的三子弄回北平。承安仪宾于是就给燕王写信要了袁廷玉,三个王子顺利回到北平,整个北平城现在都在议论承安仪宾孤身深入虎穴,救出三个王子,立了大功。燕王还要他留在天子身边,继续刺探朝廷动静。”

    众人都静静地望着沈若寥;侯泰淡淡问道:

    “承安仪宾可有话说?”

    沈若寥想了想,说道:“对他,我无话说。但是对三位主审大人,我有几点质疑。”

    “仪宾大人请讲。”

    沈若寥说道:“我在燕王身边时间不能算久,从来没有听说过倪谅的名字,更从不曾见过这个人。他究竟是否真是燕军百户,我也不关心。他方才所说的关于我的话,大部分并无虚假,但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我来京城,是燕王授意,要我帮他弄回三子,并寻机留在天子身边,为他刺探情报。这些,我刚刚到京城时,便已经主动对天子和方先生几位大人说明,何曾有过欺瞒?朝廷听了倪谅所言,却仿佛是初次听闻,完全忘了之前我曾经说过一模一样的话么?至于燕王三子——是我写信叫袁廷玉来,我何曾否认过这点事实?他说三个王子顺利回了北平,全城都议论是我的功劳——几位大人,我倒想问问,从何时起,街头流言成了铁打的证据,居然能让三法司以此定罪?究竟又是什么逻辑,能让他这句话证明事情必然与袁廷玉有关?”

    侯泰摇了摇头,对倪谅说道:

    “倪谅,仪宾大人的话,你听明白了?你可有证据证明袁廷玉与此事必然有关?”

    倪谅道:“那日小人因事需要奏报燕王,正赶上袁廷玉回北平;侍卫把小人拦在门外,死活不让进。过了一会儿,看到袁廷玉出来,燕王这才召我进去,小人却见他容光焕发,精神振奋,好像刚刚听到了什么喜事;而在此之前,自从承安仪宾离开北平去了京城,燕王就一直不曾有过这般欣喜的时候。后来,三个王子回到了北平,燕王便把袁廷玉奉为上宾,下令守卫不论白日夜里,只要是袁高人、道衍大师和姚大人求见,必须立刻放行,不得阻拦。”

    沈若寥冷笑道:“侯大人,请恕我依然看不出来,这其中有什么必然的关联。他倪谅最好能说,是燕王亲口说的,沈若寥和袁廷玉为救他三子立了大功;我才会无话可说。可他却说不出来,因为燕王永远不会说这样的话,因为——我二人本来与此事并无联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