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二四二 代银券-《穿越后周》
第(1/3)页
嘉峪关营地在后来民工越来越多时,也曾在支付民工报酬时用起初放的饭票代替。Δ笔趣阁WwΔW.』biqUwU.Cc因为他们现几家并不经营粮食的店铺也卖粮给营地,说是民工及周边居民购买生活用品时用粮食换的。
当时流通的主要货币就是银子和铜钱,而营地需要铜就把品相较好的铜钱收拢退出流通。小额银两在分割称重时极为不便,十天工钱为二十五斤粮食价值半两银子,三天工钱只能给粮食或用饭票代替。支付粮食时用专门制作的小木桶盛满、小木板刮平就是两斤半、一天工资,特方便,连当时常用的升、斗都不用。
部分民工及村民希望能用银子支付,万一日后外出可能用的着。
切割制作等重的小额碎银对他们来说毫无难度,既然制作就要美观大方。
于是营地就开始制作小额银币,每枚3。125克,即十枚一两。大小与小钱(铜钱)差不多,(铜钱铸造中参入有铅锡等。各时期铜钱大小不同,小钱平均约3。5克\/枚。)
银币正面“壹佰文”“1oo文” 分上下两行(唐宋时期一两银子折8oo-12oo文,取均值1ooo即一贯)
背面“一钱”“o。1两”分上下两行。
因他们制作的银币纯度很高,没多久就现被熔融参假当银锭使用。
于是在制作新银币时银含量不变、面额不变,只是掺入百分之十的铬钢,即3。4375克。他们采用轧制银版,冲床冲压、打磨。制作精美,公差小,度快。边缘凸起齿轮型纹,若想切割少量边缘充当碎银将有明显痕迹,普通银匠难以仿制,而且熔融后难以提纯。后来又制作了“伍佰文”“壹仟文”。
仅有银币是不够的,如一个馒头伍文钱,一碗稀粥两文等。
造纸厂生产特种专用纸,提高“饭票”印制技术制作代银券,即用纸币代替铜钱,印制“壹文”“伍文”“拾文”“伍拾文”四种面额。准备以后逐渐行大面额代银券替代银币。
本来只限于营地内使用流通,毕竟只有朝廷才能行钱币是不是?虽说唐末时唐朝廷允许安禄山等部分节镇自己铸钱,最后使得劣币驱逐良币,严重扰乱市场、冲击金融秩序。咱们是良民,当然不能行钱币,更不能制作劣币,连银匠浇铸银锭的事情都没做过。我们只是打了个擦边球,把银子机器分割一下方便自己使用而已,不信你们融化后称称,十个百文银币足足一两银子,童叟无欺、绝不坑蒙拐骗。
铜钱是只有朝廷才能浇铸行的,咱们良民绝对不能做违法的事,连周世宗您都知道铜钱不够用,收缴天下铜像铸造铜钱,连菩萨、佛像都不能幸免,俺们就更加缺少铜钱了。
所以俺们只好用纸片打上印记给民工做个凭据,以便他们能在外出的时候换个馒头换碗粥。
中原朝廷距离远够不着管,身边的归义军、回鹘军领也睁只眼闭只眼,连朝廷过来的王著王大人也视而不见,当然,王大人过来有要紧事也顾不上这事。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