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留他-《逆命武修》
第(1/3)页
祝万军为拜火神教巫王,涯州亦是羁縻州,名义上棣属大明国土,实际上,李正元根本管不到那儿。Ω笔 Δ趣阁WwW.biqUwU.Cc
祝万军自称一声微臣,叫李正元一声陛下,不过是客套,没有实质意义。
君臣二人,对这一点,皆心知肚明。
李正元皱着眉头道:“你那孙女,有相中的对象了?”
祝小苑被送到天定京当质子的时候,年方十四,当年李正元就说,天定京青年才俊不下十万,让她随意挑选个喜欢的,他会为其亲自赐婚。
后来,祝小苑胡闹了几年,确实挑选了个对象,是靖国公府上的世子。
岳斌与雄才大略的靖国公比起,相差太远。
对于岳斌,李正元没多少印象,他只知道靖国公的儿子,时常与古玥的儿子混在一起,属于混吃等死的废物。
作为九五之尊,根本不会花心思在这种废物身上,李正元连岳斌的名字都想不起来。所以,到了后来他见到岳赋,也就没有把二人联想到一起去。
那时候,李正元想来,一个是土司王的孙女,一个是国公的儿子,颇为门当户对,既然他们情投意合(臭味相投),便允这一桩婚事。
之后,便是岳斌猝死在床上……祝小苑的婚事,也就一直搁置,李正元依稀记得,该有差不多两年了。
祝小苑看上了某个青年才俊,本可直接跟李正元说,请求赐婚,如今,却在李正元毫不知情的情况底下,请来她那个号称‘一人万军’的怪物爷爷,而祝小苑本身,又与岳赋交好……
李正元想到这里,心头不禁猛地一跳,十分紧张地问道:“你的孙女,看上了谁,要嫁给谁?”
祝万军淡淡道:“咱家的小宝贝说,那人是陛下的臣子,据说还是宠臣,又是今届大举的天榜榜眼,名叫岳赋。”
顿了顿,祝万军又道:“陛下您知道的,我家阳盛阴衰,三代只有小宝贝一个女孙,一家子人宠得她不行,教众还奉她为圣女……陛下,她从未如此求过微臣这当爷爷的,还请陛下成全。”
这话说得恭敬,但威胁的意思亦非常明显。
李正元如遭雷殛,惨然一笑,道:“好个岳赋,真是朕的好臣子!”
对于要不要对岳赋施行宫刑,李正元本来就满心挣扎。
他清楚明白,岳赋是个非常出色的人才,也同样明白,岳赋于大明,有大功而无过,若是以此而论,他不但不该惩罚岳赋,还该奖赏。
只是,他却无法容忍岳赋不畏皇权,用各种高明的阴谋诡计,把他这个皇帝玩弄于鼓掌之间,就这一条,他便恨极了岳赋。
若是真的‘一刀切下去’,这君臣的情份,就真的绝了,日后无论是李正元,还是之后继位的李永龙,想要驱使岳赋,使其全心全意为朝廷办事,以岳赋的性子,恐怕是不可能。
‘净身大典’这个命令,李正元是借着当日的一时愤怒下达的,这段日子来,不断有各种各样的人替岳赋求情,加上岳赋本身的智慧才干,李正元的内心也纠结了起来。
只不过,他是一个倔脾气的人,又是皇帝,才顶住压力,一直坚持到现在。
可是,如今又多了一个祝万军……他是万万也想不到,祝小苑为了救岳赋,居然连嫁给岳赋这样的手段也使了出来。
现在,事情可就妙了,拜火神教圣女属意岳赋,而岳赋,又与雍阳郡主早已定亲……他将来还会是皇帝的‘内侍大臣’。
这时,那不知藏身何处的杨铁心又道:“祝老怪,那个岳赋是老子的学生,李丑妇要阉了他,老子打不过李丑妇,但是你我联手,要把岳赋救出来,却不是难事……你也不愿看着孙女守生寡吧?”
李正元一直以为,他当了皇帝,便是至高无上,百无禁忌,到了现在,他才慢慢明白,皇帝也会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时候。
“好!很好!哈哈……”李正元一阵惨笑,道:“这事情,朕……允了,不过,雍阳郡主与岳赋定亲在先,祝小苑只能作妾。”
“所谓正室妾侍,是你们的规矩,我涯州没这一套说法,妻子就是妻子,皆一视同仁。”祝万军卑躬地笑着道。
“事先声明,朕那好臣子,脾气倔强得很,他未必就看得上祝老怪你的孙女,若是他不答应,就莫要说朕不给你面子。”李正元再道。
祝万军一脸微笑,道:“咱们那穷山恶水里的刁民,没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规矩,讲究的是男女双方情投意合,咱们的族人,看见心仪之人,便唱山歌打动对方,情到浓时,找个树林草丛把事情先办了,再告诉家中长辈亦无妨……他若是不愿意,那是他瞎了眼,但老夫不会怪他。”
涯州一地的人,与大明各州之人民风习俗大不相同,所以,有时候,中原之人亦会把那些人称之为南蛮。
“天下间没几个人挡得住祝老怪你,不过,你闯上皇家别苑,始终不合规矩……你还是循正途,先到鸿胪寺,就算是来朝觐朕吧。”
对祝万军说完这话,李正元又对古玥道:“这事情,就由惟才你来办,命鸿胪寺等人,好好招待祝卿家。”
“微臣领旨!”古玥回应过李正元后,又对祝万军恭敬行礼,道:“土司王阁下,请。”
祝万军‘呵呵’地干笑了两声,随着古玥下山。二人离开后,李正元又大喊:“你那学生,朕放他一马,杨铁胆,你也该滚了。”
杨铁胆大笑,道:“滚我自然会滚,不过,几十年老朋友,我还是劝你一句,凡事莫强求,不然会短命,你想要在龙椅上多坐几年,就该放开胸怀。”
李正元‘呸’了一声,回到别苑书房,不再搭理杨铁心,而杨铁心也没再说话,看来是真的离开了。
回到书房后,李正元呆坐在书桌前,不说话,也不批示奏折,良久,突然抬头问黄振,道:“阿黄,我大明国境之内,哪个地方离京师最远?”
黄振作为司礼监掌印太监,职责是传旨及帮皇帝用印,这听起来简单,实则不然,这是一个类似私人秘书一类的职位。
黄振是太监,阉人无法参政,但是李正元上朝时,他在身边侍候,李正元议事时,他又在旁侍候,李正元批改奏折时,他还在旁侍候。
十九年来,李正元从不荒废一日,黄振亦是如此,所以,论到对政务的熟悉,黄振是除李正元及古玥的第三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