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六章 阿赫木旦-《东厂督公》
第(2/3)页
明军很快实行了救援,为了救这些落水的洞乌人足足耽搁了半个时辰。
当然,被救上来的洞乌人,也全部被绑了手脚并集中到了一起。
舰队继续前行,顺便摧毁了伊洛瓦底江入口处的几个炮台,随后如入无人之境,一路畅行无阻地往大光进发。
四十里路对于水路来说很短,当天下午未时二刻,舰队就到了大光港。
此时,他隆王肯定已经往大光增援了兵力,但具体多少根本无从得知。
秦书淮记得很清楚,在他隆时代,缅甸的总人口大概在三百万左右,但是帝国兵力的主要来源还是在阿赫木旦组织。
除了阿赫木旦组织,普通的洞乌商人、富人以及权贵阶层极其亲属,全部都是不当兵的。如果遇到大型战争,很可能另一种农奴,即富人和权贵阶层的农奴“阿台”也会参军,但是这种兵没什么战斗力,因为他们平常不怎么训练。
而从他隆王时期的资料来看,当时洞乌的阿赫木旦组织中的青壮年大概只有十万人,这就是他隆王手中的嫡系精锐了。
也就是说,秦书淮估计他隆王手里的精锐应该不超过十万,这已经包含了禁军——禁军也不过是地位较高的一种阿赫木旦罢了。
而面临明军的进攻,他隆王一边要在北面布防,防止明军从云南等地进攻,一面又要在南面布防,这个防线就很长了——除了秦书淮的这支大军,他隆王很容易想到明军会借道暹罗再派一支大军前来。
所以,他隆王能布置在大光的兵力,其实非常有限。
而秦书淮手里,除去驻扎在满剌加的三千人外,还有一万七千精锐。
舰队抵达大光港后,稍做调整,于未时四刻开始炮轰。
还是老规矩,战列舰的红夷大炮先发威,其他中小船只在外围游荡警戒。
大光港此时还是大港,港口只配备了二十几座炮台,总共七八十门岸防炮的样子。不过问题在于,这七八十门岸防炮都是阿赫木旦自制的土炮,射程完全无法和红夷大炮相比,那就只有挨打的份了。
其实不难想象,在当时的东方,如果没有秦书淮的出现,连相对而言最强的大明也只有区区十几门红夷大炮,全部被都安排在了最重要的宁锦防线,所以其他小国自然更不可能量产这种最新式的加农炮了。
当然,也不能说洞乌完全没有,因为英国人很早就到洞乌了,他们之前也卖了一些新式加农炮给洞乌,只不过这种炮奇贵,坏了还没地方修,所以洞乌只采购了极少的数量,而且大多数都配备在了都城附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