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一) 货币-《大国杀》
第(2/3)页
还有更糟糕的。几十年来,这个帝国一直都可以卖军火获取高额利润现金收益。这十年来,该国的国际武器市场几乎没有了,“客户死了”,或者是买别家的了。这头现金奶牛已经是死的透透的了。随着兵器工业技术的推广扩散,造枪造炮不再是高端科技了,会造枪炮的多了,自家会造就不从国际市场买了。另外,萨克森温莎帝国他们家卖的军火实在是太贵了,不会造的不从他们家买。他家兜售的退役旧枪炮要比威廉王国家新造的还要贵,性能上一定会比新造的差,要不怎么会退役变成淘汰库存。至于军舰,他家的更是贵的离谱,能从别人那里买两条军舰的黄金,在他们家买一条都不够,还得支付汇兑损失。会造军舰的多了,这帝国的高价军舰也就只能成为库存了。
军舰积压,船坞变仓库,还不是最糟的,还有更糟糕的。帝国的两项基本国策即将无法执行了。
其一,为提高本土人民幸福指数,帝国一直以来,百年如一日的使用大量帝国金元去采购殖民地或其他国家的物资用于丰富本土民生。虽然是底价收购,但却是大宗交易,这方面花钱不少,但政府多少有些收入。殖民地金元到手后,大量买帝国的高价工业品,资本进行了循环,殖民地和帝国本土皆大欢喜。现在是缔约殖民地的这些资源被其他缔约国收走,无法低价卖给本土,只能随行就市高价卖货,本土依旧是低价供应老百姓,很多情况都是赔钱卖货,补贴本土人民,尼玛纯民生福利啊
其二,帝国必须维持作为老大必须具备的庞大军力和军工生产能力。造军舰,不能停,还得不停的造昂贵的大型军舰。船厂开工率,必须得充分保障,这就得造小军舰。可是,可是,财政收入钱不够,没钱啊,那只能印钱,印钱,再印钱。市面上的钞票更多了。
这两项政策都需要钱,帝国一刻不停的印制萨克森温莎帝国元。没有足够的财政收入还这么玩,那就必然是通货膨胀。
这场大通胀是从殖民地开始的。殖民地也不再购买帝国本土的高价工业品了,钱投进去不循环了。殖民地不需要这些纸片货币,殖民地商人和居民往往会习惯性的用帝国纸币买黄金,这使得该国殖民地金价暴涨,在这些地区流通的帝国纸币暴跌。国际上的帝国纸币价格也受影响下跌。帝国曾尝试拿出储备黄金上市抛售维持货币币值,但与百年来积攒下的殖民地庞大货币存量相比杯水车薪。
聪明的帝国意识到这一点,果断放弃了保卫殖民地的货币兑贵金属汇率,让黄金飞,随他去吧,只能退而求其次,保住本土货币币值了。
B94年6月3o日,帝国宣布,因市面存在“严重的假钞问题”在本土行新版货币,在本土进行新版货币流通试点,暂时停止向外兑付黄金。要求短期内本土国内所有人一个月内将旧货币现金全部更换为新版货币,旧货币在本土停止流通。
B94年8月1日,人类货币史上最操蛋的事情又一次生了。帝国宣布,鉴于殖民地流通有“存在大量假钞流通问题”,本土各商业机构和本土各银行暂时不接受殖民地使用的旧版帝国金元,旧版帝国金元只限在殖民地流通,旧版帝国金元价格与黄金价格脱钩,实施市场价。话音刚落,该国所有殖民地的旧版帝国金元纸币兑黄金的价格应声直落。
几个月后,市面上所有物资价格飞涨,也不知哪来的那么多钞票,还有很多大额钞票!但却是都是真钞。
事后有人泄密:这与本土直接控制的各大银行和贸易公司在殖民地投放了大批库存外贸用旧版货币有关。本土各个公司买到了大批殖民地物产,但这不是目的。当时旧版帝国金元最大面额就是1oo元,作为银行拆借或大宗贸易结算货币使用的,平时人们都是使用一元以下的纸币,甚至很少有人见过1o元的帝国金元钞票。
滚滚而来的纸币洪水还直接把殖民地黄金市场价格推上了天,而金价和物价又开始相互推高对方价格。到临近新币在殖民地兑换行时,1oo元的旧版帝国金元只能兑换o.15克黄金。在新币行前不久,帝国金元兑黄金的帝国官方价是一元帝国金元兑换四克黄金,1oo元就是4oo克!!!货币顺价贬值4oo/o.15=倍。不过,相对于物资价格,货币还没有贬值的这样厉害。
“瞧!假钞把殖民地给害惨了”,萨克森温莎帝国官方报纸全部都是这个口径。
似乎是被“假钞”害的一夜暴穷的殖民地人民在报纸宣传中正在哀嚎着,他们热切呼唤新版帝国金元。历史一再证明这种政府操纵下的大范围宣传报道或者是造势,背后往往是由不可告人的目的。实际上那时大多数殖民地的经济还是比较正常的,生活物资都涨了,但普通人生活大体还过得去,因为工钱也涨了。倒是那些小资,中产们难受,他们的主要财产就是纸币存款。富人存款比他们多,但多数富人的主体财富是实物资产,以货币计算,通胀后身价反倒暴涨。这可把让某些殖民地富人们给乐坏了,他们巴不得市面上“假钞”再多些,再多些,越多越好,反正咱们家有房子,有厂子,这些实物资产在那里,不怕你钱多的像蝗灾时的蝗虫。
这些沉浸在自奏“欢乐颂”中的富人很多都没有想到这一切只是刚刚开始,一场更加恐怖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几个月内就即将展开。这是一场大掠夺,所有的帝国殖民地没有人能逃过,没有人能幸免。
在某些殖民地经常举办的庄园主工厂主有产者聚会上,这些富人们谈笑风声,“市面上洪水般的“假钞”也就能让那些下等人遭殃,总体上看,我们高尚阶层还是得利的。”多数人在那里推杯换盏,讨论政要们或者其他更高贵富有者的逸闻趣事,多数人都在找乐子,整体气氛很轻松,大家也都沉溺于这个氛围,似乎确实是一种人生享受或者是麻醉。不过有几次的聚会上,还是有些良心或者彪子出于某种目的在那里大放厥词,这些砸场子行为也确实能吸引眼球,虽然风光过后也许是警察的手铐。
那时某殖民地的一次有产者聚会上,某富人家的海归公子开始表言论,“帝国这样搞会毁掉自己根基的”,“殖民地看似不重要,可没了我们,帝国将失去自己的地位”,“一直以来是我们在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供养着帝国本土人享受着丰富低廉的物资供给,可他们却用恶性通货膨胀回报我们,这不公平!”
这场演讲持续了近一个小时,不断被掌声打断。听众们都听得很爽,可演讲的结果是警察来了……几天后,小伙子进了监狱,罪名是“煽动暴乱”,可能会被处以极刑。后来这个年轻人命保住了,但却被判刑到一个条件艰苦的殖民地去做劳役,刑期二十年。瞧瞧,这年轻人说话可得有分寸。中国人都懂的,那几年甚至是那几十年,可是一句话就能要命的,具体情况我就不说了,你们懂的。那个时代的恐怖,我勒个去的,那叫一个颤抖啊!
其实这些人有很多明白这滔天的货币洪水是哪里来的,只是不说,说也不会在这里说,都不想给自己找麻烦。“明哲保身、难得糊涂、心照不宣”一种成熟的处事方式。
几个月后,中央政府手里的旧币出完了,终于可以放大招了。
B94年12月11日起,新版帝国金元纸币开始在殖民地行,原则上新币参照黄金市面价格比价兑换旧版帝国金元。即日起所有商业贸易立即停止使用旧币,月底前旧版纸币全部停止流通。
那时帝国新版金元还是一元钱换四克黄金。
注意:参照黄金比价市面价格兑换旧版帝国金元!那时帝国新版金元还是一元钱换四克黄金!
兑换日新增补充龟腚:考虑到为殖民地人民减少损失将兑换价格统一为1比24oo。
按照参照黄金价格的新币旧币交换比价,殖民地的千万富翁如果手里全部是纸币资产,那他换完钱后可能连个万元户都不是了。如果不换,那连千元户都不是。
官方报纸:“帝国有一次拯救了殖民地人民。”
毫无疑问,这是一次蓄谋已久的劫掠行动,不过确实保住了帝国本土货币的购买力。
“穷了吧!下次投胎,要当“北京人”哦!”
至于丢了什么……没关系,人类的记忆毕竟是短暂的。而且“不怕,有兵在。”何况,世界各国只要是推行纸币的多多少少都是这个样子。
还是有精明的商人们看明白了,“殖民地被赤果果的耍了”,“被帝国本土劫掠的只剩下内裤了”,“保不准再来一回”,“照这个样子,新版帝国纸币到最后一定也会变成纸”,“还是存点贵金属吧,经济不好了,企业不好做,实物资产也会贬值。”“将来可能会再次流通白银,白银一定会暴涨,我们玩白银杠杆投资,支付少量定金囤积白银,一定会爆赚一笔。”
当时,每个殖民地都有这样的商人。黄金基本都控制在政府手里,他们聪明的开始囤积白银。其中,很多人开始拒绝使用帝国金元纸币,转而使用贵金属、传统的实物白银作为贸易交易媒介。帝国殖民地土豪商人和世界多国贸易商人开始热衷于使用白银进行贸易结算和杠杆囤积白银。某些幸存或残存巨富商人们勇敢的贷款聚敛了大量白银,貌似要搞个白银帝国。
可这些不法商人怎么看都不是政府的对手,事实也是这个样子。萨克森温莎帝国联合多国制造了一场白银暴跌。B95年起,国际白银价格瞬间狂跌,金银比价由原来稳定多年的1:12到1:15跌至1:6o,实际结算价格是1:8o。这一跌就再也没回到原来的价位。智慧商人们瞬间被政府抢光光,玩杠杆的很多都直接改成玩绳索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