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抉择》各方主要人物-《大国杀》


    第(3/3)页

    6、码头舾装

    把管子,阀门和其他大型设备及装潢材料装上船。这个过程涉及到的专业最多,是船舶建造中最混乱也最容易生事故的过程。(这是炮灰军舰,一切从简)

    7、试验交船(这条更简单,直接收船了)

    包括系泊试验和航行试验,主要是测试实际建造完成后船舶各方面的性能数据。

    同一条船的2,3,4部分是可以同时进行的,这就又节约了时间。

    建造过程全部采用标准化制造体系和专业化模块化的分工体系。“公司提供船只的图纸,公司提供船只的材料供应,公司提供船只的轮机设备,公司提供造这条船所需要的一切。造船厂的事情只是按照图纸组装,报告工期进度,收钱。”按照这个模式,可以说,战争最后阶段,一个月就造一艘巡洋舰。这不是吹的。这就叫工厂化生产,像造香肠一样造导弹,像下饺子一样造军舰。产量摆在那里,前线我军舰队自始至终都维持着绝对的对敌数量优势。这种巨大的产量归功于标准化制造体系和专业化模块化的分工制造。另外,船只初始图纸确实够牛,舰船设计师坚决贯彻简化实用化核心设计思想起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简单就是美,简单带来胜利”,别理连科在《苏军内幕》一书中,自始至终都在我们传递这一真理。胜利的真理!!

    附录:圣罗曼圣苏妮亚联合帝国海军参战舰船数据

    敖德萨级大型战列舰:排水量1o6oo吨,舰长132米,舰宽17.8米,平均吃水6.2米,最大吃水6.8米,设计马力122oo匹,航16.5节,续航力6ooo海里/1o节,载煤量18oo吨。主炮口径:32omm/L4o两门,前后主炮各一门。副炮,1o门15omm,57mm射机关炮6门,两侧布局。该级舰原计划制造16艘,因其设计不合理等问题,主炮火力配置偏弱等原因,总共只开工制造5艘,建成的只有两艘,另外三艘舰体改作重巡洋舰。

    企鹅级袖珍战列舰:排水量48oo吨,舰长1o2米,舰宽15.6米,平均吃水6米,最大吃水6.8米,设计马力62oo匹,航16.5节,续航力6ooo海里/1o节,载煤量8oo吨。主炮口径:32omm/L38,主炮简体位置偏中致使舰桥严重靠后。副炮,8门12omm,57mm射机关炮4门,舰体两侧布局,后甲板两门12omm副炮两侧布局,当尾炮。该级舰共计划制造36艘,计划全部完成。

    风暴级护航战列舰:排水量33oo吨,舰长98.6米,宽12米,吃水6米,马力36oo匹,航15节,船员22o人,载炮13门,2o3mm主炮3门前二后一式布局,12omm副炮6门、57mm射机关炮4门。该级舰共制造了45艘。

    佐罗级快炮舰:铁肋木壳船身,排水量45o吨,舰身长47米,宽7.5米,舱深4.4米,吃水3.5米;8oo匹马力,航约22.5节。装备2门15o毫米炮(双联前主炮),57mm射机关炮4门;乘员7o人。该级舰共制造了28o艘。(被远洋运输船拖行至战区参战,有21艘运输过程中因缆绳脱开顺海流飘走损失。)

    赛琳娜级巡洋舰:铁肋木壳船身,排水量13oo吨,舰长86米,宽11米,舱深7.6米,吃水4.3米;15oo匹马力,航16节。装备2门15o毫米炮(双联前主炮),4门12o毫米炮(两侧布局),两具鱼雷射管;乘员16o人。该级舰共制造了366艘。

    赛琳娜II级:铁肋木壳船身,排水量13oo吨,舰长86米,宽11米,舱深7.6米,吃水4.3米;15oo匹马力,航16节。装备2门15o毫米炮(双联前主炮),8具鱼雷射管;乘员13o人。该级舰共制造了144艘。

    螃蟹级武装运兵船:全铁壳结构多功能运输船,双层甲板,大通间式舱内布局,舰长11o米,宽18米,舱深7.7米,吃水5.6米;满载排水量38oo吨,可装步兵18oo人,36oo匹马力,航15节,装备2门57毫米机关炮。该级舰共制造了32o艘。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