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蜡模精密铸造法-《带张彩照回明末》


    第(2/3)页

    看了看三个工匠,赵国华说道:“刚才我见三位大师傅做铳管很是费力,才突然想起了我在海外见过的浇铸法,就说了出来,当然那法子在我大明能不能使用也未可知,毕竟两个地方的情况有所不同。”

    为了怕用浇铸法做不出铁管来被人笑话,赵国华事先对这三人打了预防针。

    “没事!公子你说吧,浇铸法做不出铁管来,小人们也不会怪您的。”魏三喜说道。

    杜得才和杨宏也连声道:“就是!就是!我等不会怪公子的。”

    听三人说了这话,赵国华笑笑,便说道:“那种浇铸法叫蜡模精密铸造,又称为失蜡铸造或熔模铸造。”

    “蜡模精密铸造?听这名称好像是用腊做模具啊,可是腊那么软,又容易熔化,怎么可以做模具呢”魏三喜若有所思的问道。

    赵国华看了看魏三喜,又看了看杜得才和杨宏,见两人也是一头雾水的样子,他笑了笑心说:“一听你们就明白了的话,你们就不是明朝的工匠了。”

    顿了一下,他继续道“具体的铸造方法是,先把要做的铸件用蜡料制成模型,并把模型用同种材料焊接到浇口棒上,制成模组(铸件大时可以单个为一组),在模组表面蘸上耐火涂料,再洒上耐火砂,沾浆、撒砂要反复数次,使砂层足够厚,待其干燥固化后,给模组加热,把蜡料从浇口处脱出,形成空壳。将空壳焙烧,使之成为坚固的模壳,将金属液体从浇口浇入,冷凝后,就成为金属铸件。”

    蜡模精铸在我国起源于青铜器时代,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现在已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它有许多优点:能制造形状复杂的铸件,能制造小孔薄壁零件;适用各种金属和合金;制造精度高。

    “妙!太妙了!公子说的这个办法太妙了,我等一旦试验成功,这铁管制做的效率的度将是现在的十倍以上。”听完了赵国华说的方法,魏三喜欣喜若狂的说道。他是三人中技艺最高的,自然明白这个‘蜡模精密铸造法’的好处。

    杜得才和杨宏和也不傻,听了这个办法也感觉到蜡模精密铸造法有在大明实现的可能。

    三人商量了一下,魏三喜就去报告了毕懋康,毕懋康听了,仔细的想了一阵,也感觉的此法的巧妙,于是便去和军器局的大使王贵说了这事。

    王贵问了毕懋康,当听毕懋康说这法子有实现的可能时,王贵也很高兴,至少以后完成工部下达的任务就轻松多了。

    为了尽快把这个办法搞出来,王贵去外面饰店找了十几个技术最好的饰匠来。

    看着站在面前的这些战战兢兢的饰匠,毕懋康和气的笑着道:“大家不要害怕,我是南京户部右侍郎毕懋康,今天找大家来就是有样东西要大家做……”

    听了他的话,饰店匠们才放下了心,毕大人的名声在南京城里很好,为人正直,对人和气,大家都知道毕大人是个好官,是不会害他们的。

    一个饰匠大着胆子问道:“毕老大人,不知您老把小人们找来要做什么东西?请大人示下,小人才好行事。”

    “喏,就是这东西,来人,把东西拿上来。”毕懋康大声道。

    随着他的喊声,几个工匠拿着几根黑黝黝,尺多长短的中空的铁管走了上来,然后把这几根铁管放在了桌子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