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只可惜,贤妃娘娘的坟头只怕早已经是绿树如阴了! “这几年,我虽然忙,但是只要一有空闲,我都会让小太监们带着我去捉蟋蟀的。前几年,皇爷爷派我在北京办差事,我也没少研究蟋蟀经,现在,我应该可以算半个蟋蟀通了吧。” 朱瞻基有些得意的说道。 “玩蟋蟀最高的境界不仅是了解蟋蟀,而是斗蟋蟀了!” 朱瞻基一边说着,一边侧耳细听,轻步慢行,一闻鸣声就踮起脚尖快步向前,找寻到鸣声所出的虫穴,立即用铁匙挖或用尖草引虫使出。 吴婳在后面给他提着精美的蛐蛐笼子,看他捉蟋蟀。 他将挖到的蟋蟀欢喜的放到笼子里,一边向吴婳娓娓道来: “从唐朝天宝年间,开始养专门的斗蟋蟀。如何区别这些斗蟋蟀的品相呢?一般来讲,斗蟋蟀颜色有青黑、黄紫数种,但以青黑者为上品。一般认为头项肥、脚腿长、身背阔的蟋蟀善于角胜。还有,生在草上的身软,生在砖石隙缝间的体刚。” 吴婳听朱瞻基兴致勃勃的说了这么些新鲜的知识,感觉朱瞻基这两年,对于蟋蟀的研究还真不少。 朱瞻基侧耳细听,立刻判断,在一块土石堆下,有着一只谨慎的蟋蟀躲着不出来。 朱瞻基很有经验的取出他刚才带的小竹筒盛慢水,向土石堆下浇灌,这一招水攻,狡猾的虫儿不得不自行跳出。 这时朱瞻基看准它的跃处,急忙用罩子罩住。 他仔细观察所捉蟋蟀的体形,有些遗憾的说道:“这只身小头尖色白脚细,是蟋蟀中的下品,算了,不要了。” 朱瞻基将刚才大费周章捉来的这只蟋蟀,从罩子里放出。 吴婳不由得好奇的问道:“那什么蟋蟀你才会带回皇宫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