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全民大扫盲-《三国之赤色黎明》
第(3/3)页
次日,六十万本启蒙读物,就直接分了出去。只要是自治区的百姓,每户都可以拿到两本。结果算起来只送出去四十万本左右,剩下二十万本则全部按照五十文的价格出售,结果却是被客商们一拥而上,直接就脱销了。
如此直接就赚了近万贯,把财政损失一下子就缩小了六成。不考虑人工的话,这次全民启蒙的花费还是比较划算的。
对于外地的客商来说,《三字经》和《千字文》都是不错的启蒙读物,关键还是用线装纸质装订而成的书册,轻盈不占空间,二十万册也没有多少重量,分散出去每人数百本,一个人就能扛着离开,但出售到外地,一百文绝对不成问题。
这也是官府把书籍后面的‘售价三十文’的字样去除了,否则他们只怕还要再加工。
结果又过了两天,李煜直接又拿出了《汉语拼音注解》出来分,这本书定制了三十万本,另外还是有十万本被客商买了去,官府出售价是六十文,至于他们是多少随意。
当天晚上,各级官府就正式下达通告,在晚上戌时将开设两小时的扫盲夜班。只要是手持身份证的百姓,都可以拿着《汉语拼音注解》、《三字经》和《千字文》前去听课。最为关键的一点,那就是课程免费!
手持本地居民证的百姓优先入场,可以在最靠前面的地方坐下来。那些手持身份证的外地居民也可以旁听,不过要把座位让给本地居民。
一开始接受过李煜启蒙教育的村民,直接被官府聘请,成为临时的教员,有些教员甚至只有十来岁。对于他们来说,这次教育甚至可以话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李煜私下也告诉过他们:“在教育别人的时候,也刚好巩固你们学习过的知识!”
或许是小孩子们,总想着在大人面前好好表现一番,他们的确是很努力的去备课了。虽然教导得未必很好,不过却也是把他们学习过的知识传授了出去。
如此大概连续一个月,汉语拼音应该百姓们就能认了。而这《三字经》和《千字文》,每个字的头顶上都有拼音标注,是故就算没有教导到,至少也能在家里自己尝试着通读。
不少客商其实也是根本没有认过字,最多会写自己的姓名,甚至会看数字而已。如此扫盲的机会,他们自然不会错过。真正投入进去,才现原来在汉语拼音的帮助下,要通读书籍其实并非难事。
他们其实本来就有一些基础,只要明白汉语拼音如何用,《三字经》和《千字文》要通读下来自然不成问题。关键是,他们也会把自己学会的东西,作为一种商品,在外地兜售出去,会产生怎么样的化学反应,就不得而知了。
百姓学会了如何写自己的名字,学会了启蒙读物后,不少百姓也能偶尔念叨几句文绉绉的话来。有个别条件不错的,已经不满足于启蒙,便进入墨门学习更高级的知识起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