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全民大扫盲-《三国之赤色黎明》
第(2/3)页
“原来如此,记名弟子啊!”李煜点了点头,恍然大悟。
如今墨门开设的墨子行会,对自治区全面开放,甚至外面的人有兴趣也能凭着临时身份证加入。不过一开始都是记名弟子,也就是对墨学初步感兴趣的存在。
这部分存在一般不会教导太深刻的东西,只在一些为国为民,以民为本的知识。甚至会有一套修身养性的武技,还有些许简单匠艺。
以一年为准,这是李煜和墨门商量好的,除非是某些特例,比如徐庶,已经被他推荐到内门成为内门弟子,其他的记名弟子要接受一年的考核,选取里面最为忠心的,其实就是对李煜忠诚的一片人,提拔为外门弟子,开始传授一些基本的武技,高级一些的匠艺和更高深的理论知识。
如此再过一年,成绩优越者,可升级为内门弟子。到了这一步,已经基本上李煜的崇拜者,甚至是虔信者。在外门弟子的那一年里,不断的洗脑和个人崇拜会不断进行,使得这些弟子对李煜无条件的信任,无条件的服从。
所谓的提拔,主要就是针对崇拜者和虔信者这部分存在进行提拔。
提拔后,他们第一次接触到关于共和制,社会主义,生产力等更为先进的理念,开始接触到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只要某人的忠诚跌落到‘追随者’以下,那么就会被取消内门资格,甚至有可能会在某个时候突然暴病而死。
最后精选下来的这些人,就是李煜的铁杆追随者,通过忆苦思甜,通过反思还有红色思想的传播,把这部分展成为党员的候选成员,在以后组建政党之后,他们就会成为铁杆的积极党员。
李煜觉得,这个世界认可革命理念,认可社会主义,甚至是**理念的人太少了。凭着他一个人去宣传,去引导,没有三十几年的时间根本做不到。
但反过来,不断培养出这样的铁杆分子,继而自上而下的传播出去,效率会更大一些。更别说外门和记名弟子,初步接触过民为本的里面,久而久之习惯了之后,也能对革命和社会主义保持友好态度,至少不会觉得反感。
个别世家出身的,会反感不奇怪,不过这部分人一般不会成为内门弟子。李煜说了,要扶持百姓来和世家对抗,可不是说来玩玩的。
五十五万的自治区百姓里面,只要培养出三十万左右的外门弟子,里面再培养出十万甚至只需要五万人左右的内门弟子,他革命起来就有了把握。实在不行,在这十万大山里面打游击,到底有五万多青壮可以成为主力部队。当然,他一直在避免这种情况生。
有些事情他不会和袁涣他们说,哪怕袁涣并非那种传统意义的世家出身。但他到底来是一个官僚家庭,本身也是一个大地主出身,就算他或许对百姓同情,那也是建立在他是‘官僚阶级’的立场,却‘怜悯’百姓,并不是真正看得起他们。
阶级是存在的,就算革命之后也还会存在,但能弱化阶级概念,就是先进的!
当然,这一切都要有个基础,那就是温饱还有启蒙,温饱李煜已经努力去做到,启蒙也必须要同步进行,吃饱穿暖闲着没事,又能认得几个字,人们才会有兴趣和空闲去参加墨门。否则对他们来说,这些都是高不可攀的存在,下意识的就避而远之了。
袁涣到底还是将信将疑,但无疑还是被李煜的诡辩给说服了,打算看一看再说。以半年度的财政增长情况作为赌注,李煜和他打了个赌。
若是财政收入明显提高,那么他以后就不会管李煜如何治理自治区,甚至会向李煜学习经济学的概念;反之,李煜在做什么先要征得他的同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