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惶惶-《与君妻》
第(2/3)页
“有如此之巧?”臣子少有留宿在宫中的,除了彻夜商议军国大事,只是最近即无灾荒又无战乱祸端,一派平静祥和,丞相怎么会被圣上留住?“莫不是圣上已经知道你我之事!”
纪义淮早就有此想法,只一直不敢做此推断,随即一想“:不不,宋贼手脚应该没这么快,他手上既然有筹码,也不急于一时,况且若是圣上知道此事,留住的就不是聂丞相了。”
“妹夫说得在理,是我自乱阵脚了。那你打算何时再去相府?”
“我已派人守在相府门口,只等相爷一回来便有人来向我禀报。这边有我顶着,只是你该早些回青州才好,那里没人主持,怕又要出乱子。”纪义淮说道。
“妹夫说得是,那账簿的事已经够要咱们脑袋的了,若是再有事被捅漏出来,那真万劫不复了……”杨大人午膳也未留用,就向纪夫人告辞回青州了。
纪夫人即便满腹心事,也不敢往去书房打扰纪老爷。这大难当头,她个宅内妇人帮不上忙,只能不去给老爷添堵了。
“太太,几个姨娘姐儿来请安了。
“让她们进来。”这即便明日天便要塌下来,面对一群儿女,还是得打起精神的。
缨宁与几个姐儿请了安,入了座,就看出母亲不对劲了,“母亲可是昨晚未睡好?”
纪母今日刻意扑了层粉,掩了苍容,故作无事,却还是被自己小女儿看出来了,“天气渐凉,夜里咳嗽,不过不打紧,加了衣裳喝了一盅药便无事了。”
二姐问道“:我听说舅舅一早便回去了?何事走的这般急?”
纪夫人强颜欢笑,只觉得这一群儿女真是千般好万般好,是她的心肝宝贝万不能让他们遭一丁点的难,“:许是青州有事儿呢,你舅舅官至三品,事务繁忙,便先回去了。他只道没与你们当面话别,等来年咱们去青州,定要好好招待我们的。”
缨宁却觉得这事儿不似母亲说的这般轻松,母亲眉头紧锁,一看便有心事,但事事都又轻松带过。只是到底出了什么事,连她与二姐儿也不肯说?
“母亲,我们都是纪家女儿,生来便要与纪家同荣辱共富贵的。这纪府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就算帮不上忙,也该知道知道。”
杨氏不意七姐儿能说出这样的话。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看了在座的几个姑娘儿,确实都长大了,自己这么藏着噎着反而让她们胡乱猜测。但若真要说出实情,杨氏又不知从何说起,毕竟哥哥也未多说,自己也是一知半解,若自己全部道出,势必要引来恐慌的,她不能这么做,纪老爷也不许她这么做。
“宁儿你想多了,能有什么事。只你父亲官场上遇上了些事儿,昨日睡得不好,害得我也被连累了。”
缨宁将信将疑,她住在内院,父亲一夜留在临书阁的事她是不知道的,但舅舅突然来京又不辞而别匆匆离京之事,母亲又这般心神不宁,叫她如何不多想。她虽不懂政务,但舅舅是个盐运史,怎会赶到京都与父亲商量要事?这是何等要事,让父亲难以入眠,舅舅心事重重,连母亲也是满腹心思?
任姑娘怎么问,纪母还是守口如瓶的,自己一人默默承受便够了,做何舍得让小姑娘担心受怕。
缨宁满腹疑虑地回去了,这母亲不肯说,她也没无法,更加无处打听去。
纪大人在书房内急得团团转,连纪夫人送来的薏米红枣粥都凉透了。实在等不住,就在准备开门出去时,赵世来报,说小六来禀,相爷回来了。
纪义淮一大早便递了折子上去,请了疾假,说是今日身子不利爽,不能上朝了。为的就是能避避风头,以便找到解决的法子。他一听赵世来报,立即开了门出去,“:快随我去相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