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中州万古英雄气 节二:论道-《天啓录》
第(2/3)页
杨凌埋好众人,入坊取了包袱。他乘来的马在混乱中已不知去向,看看天色将明,忽又心想:“凤阳是许显纯必去之地,我无论往何处追踪,终究是要回到凤阳。与其盲目搜寻,不如到凤阳伺机而动、以逸待劳。”
他思量毕,遂往凤阳而去。
凤阳离扬州府并不甚远,况杨凌已追至郊外。那日清晨出发,途中又购了奔马,沿路旅宿休息自不需题。
这一天午时,杨凌便到了凤阳。
他知道凤阳故里相传,明太祖于此建陵,位于凤阳西南十五里,为朱元璋父母的葬地。洪武二年复建,荐号英陵,旋改皇陵。与中央政廷,渊源尤深。
杨凌不觉心想:“严松择凤阳会盟,似乎颇有深意,多半是为了迎合魏忠贤。”他腹内饥饿,见左边一家酒店,门匾大书:“中华老字号”便轻摇折扇,且作书生模样入内。
店内甚为旷阔,约七八张小桌,五六张大桌,至于厢房、庭阁分布四面,一时间也不知有多少。他寻了个靠墙的座,叫道:“小二,先切两斤牛肉,打一坛上好的花雕。”
人在烦闷、失意时候,多少会想喝酒,哪怕并不是真的想喝醉,却也总是想喝一些。杨凌昨日未救吴老大等人,心中总是不安,便是存了这个心思。那小二忙应道:“好嘞!”
不一会儿工夫,那小二端盘过来,一碟牛肉,一坛花雕,那花雕又名女儿红,是绍兴名酒。杨凌闻那酒香扑鼻,醇厚而浓郁,绵绵不绝,不禁赞道:“‘九九女儿红,酒香情更浓’果然好酒!”
那小二也道:“这位公子果然是酒国高手,还未品尝,便知小店中这酒是好酒。不瞒客官,小店这女儿红是绍兴正品,藏窖已有十二年。”那小二显然是绍兴人氏,话中夹杂了不少浙江口音。
杨凌微笑道:“女儿红香素来馥郁,浓而绵,越久越是香醇,恰如那出嫁的女儿,虽深藏闺阁,但颜如舜华,惹得多少仁人君子钦羡爱慕。”
他除掉女儿红盖上泥封,只见酒色如琥珀,透明澄澈纯净可爱,不觉又道了声好,继而说:“汲取门前鉴湖水,酿得绍酒万里香。”
邻阁一人拍手喝彩,声若洪钟:“这位兄弟瞧来不过二十余岁,竟深谙酒中滋味,果真江山代有才人,后浪更胜前浪。哈哈。”
杨凌见那人满面虬髯,身材魁梧,年纪四旬左右,豪气逼人,让人立时便起结交之意,忙拱手道:“不敢,若不介意,相烦来共饮一杯如何?”那虬髯客道:“既然小兄弟盛情相邀,恭敬不如从命。”
小二见状道:“我再给两位客官来些下酒的小菜吧?小店的水煮花生、酿豆腐可是远近闻名的!”杨凌答道:“好!”
杨凌起身要为虬髯客斟酒,却听他摆手道:“嘿,慢来。这酒杯小之又小,我辈须眉男儿饮之,未免显得豪气不足。”杨凌停坛笑道:“兄台所言极是!”
虬髯客对小二道:“取大碗来!”待小二将大碗取来,顺带送上了一碟水煮花生、一碟豆腐干。虬髯客道:“小兄弟,这女儿红又称状元红,以瓷器饮之,颇具风雅。恰巧这店家取的正是北宋瓷碗,若是南宋难免衰败,元瓷则又粗俗。如今杯、酒、人三者胥备,某先敬小兄弟一碗!”
他为杨凌斟满酒,自己也斟满了,也不等杨凌,一声“先干为敬!”咕咚咕咚就大口喝了起来。杨凌见他豪迈洒脱,又谈吐风雅,心内十分钦佩,也仰头便饮。两人连喝三碗,大叫:“好酒!好酒!”
二人重又坐下,虬髯客又给杨凌斟满酒,自语道:“生女必酿女儿酒,嫁女必饮女儿红。这是绍兴的习俗,晋人稽含《南方草木状》记载:‘女儿酒为旧时富家生女、嫁女必备之物。’这酒甜、酸、苦、辛、鲜、涩六味陈杂,端的回味无穷。”
杨凌也道:“相传这女儿红有个来历,在绍兴东关有一员外盼嗣,妻一怀孕,就喜极酿黄酒廿余坛。冬去春来,员外妻诞下千金,不日便迎满月。于是设酒大宴宾客,酒席散毕,员外见数坛好酒尚未启封,弃之不免可惜,遂将之埋于园内桂花树下。”
说到这里,只听虬髯客笑道:“是极。埋酒桂花下,岁月又十八。俗话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那员外千金才貌双全,说媒提亲之人络绎不绝。不久即大喜之日,老员外与宾客欢庆畅饮,岂料酒水渐尽兴致却未消。哈哈!”
杨凌道:“是啊,正当宾客难耐之际,老员外忽忆桂花树下还有那埋藏十八年的好酒,直如雪中送炭,急命人掘之以宴宾客。待酒坛出土置于宴厅,顿时芳香扑来、浸润心脾,众人争相尝饮,无不为其晶莹瑰丽之色、甘洌爽口之味所倾倒。”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