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上古秘闻 一-《暗星尽头》


    第(3/3)页

    在秦统一六国之前,非常受各国的王及学士大夫等看中,并被奉为上宾,甚至国师。故此,术士在华夏各国拥有极高的地位。术之造诣高深者,可测国之兴衰、山川之易变。故此,王室对于术士,可谓既敬又惧。

    但禹王后人虽然能测得江山易变,却没能测出自家的兴衰。

    自秦崛起,统一六国后,因始皇帝惧怕术士之能,下令焚书坑儒,欲杀尽天下术士,斩断术之流传。

    而被术之一道各派尊为领袖的禹王一脉,更是始皇帝嬴政除之而后快的对象。

    至此,记载了术的竹简几乎都被付之一炬,所有曾在前朝为官的术士都被斩杀坑埋。而秦王嬴政并未善罢甘休,依然派兵追杀民间擅术之人,禹王的后人更是被列为追杀的首要目标,其他术士也没能幸免,禹王一族之人,除了在秦统一之前就早已隐居的几个分支外,尽数被诛杀。禹王一族就此消失在了华夏的历史长河中。

    术之一道也从此被历史的车轮碾压粉碎。

    经过千百年的隐姓埋名与辗转流离,又被各代帝王招揽或杀害,现如今,在陈阿婆家族有明确记载的禹王后人如今只余四脉。

    其一是四川汶川北川的陈阿婆这一脉,当年“禹”得天子位后,整个家族都随禹王迁移,唯此一脉故土难离,仍留于故地。秦代时曾改为“欧”姓,解放后又改回了祖姓“姒”,现今就只余陈阿婆一个人而已。

    其二为浙江绍兴禹陵乡禹陵村一脉,但经陈阿婆查证,此一脉并非禹王血脉,而是禹王部众的后人,为守护禹王之陵而驻留于吴越之地。

    其三为东桑村“陈”家一脉。据推测,应为禹王治水之后,即留存于此。秦灭六国后焚书坑儒,此脉改姓为“陈”,代代相传至今。“陈”家虽人丁兴旺,却并未被禹王授于术之一道,可能这也是此脉能够繁盛的原因。

    第四脉就是王天瞳王家这一脉。王家这一脉本应为“吴”家,因是禹王之子“启”与吴姓村女醉酒乱性所生,故随祖母之姓为“吴”。虽无名无份,为主家所排挤而流落他乡,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一脉也是因此而保全了下来。而当年吴家祖母曾用尽各种方法说服启传了部分的术于王家。

    打击盗版,支持正版,请到逐浪网阅读最新内容。当前用户id:,当前用户名: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