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5章 国家经济(上)-《定秦曲》
第(3/3)页
这种在国家最高所有权支配下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特征,也是全部封建的政治、文化等上层建筑赖以建立和长期存在的深厚而坚实的基础。
……
张嘉师并没有打算大幅度改变眼下秦帝国的经济展基础。
一来这样的想法不切实际,二来想要做到这样的一点,其遭受到的阻力无疑是非常多的。
其中以秦帝国的高层官员而言,恐怕也有不少的人会在暗中反对张嘉师在这个想法实施。
但是毫无疑问的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展,尤其是在秦帝国眼下这样的千疮百孔的情况下,小农经济对于秦帝国的恢复是没有太大的帮助。
或者是说,张嘉师等不起这样的恢复周期。
因为从根本上而言,秦帝国不同在这个时候的其他世界当中已经成立的新生汉帝国那样,有着相对较为稳定的环境来恢复小农经济的生产展。
而正所谓重病必须下猛药,张嘉师在多年来的商业展当中,事实上也包含了对商品经济的体系提升的尝试。
……
商品经济,“自然经济”的对立物,是商品的生产、交换、出售的总和。
商品经济是指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商品经济最早产生于第二次社会分工即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并进一步扩大,在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时出现了商品经济的重要媒介——商人。
当商品经济不断展,商品之间的交换主要由市场调配时,这种社会化,由市场进行资源调配的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而在中国历史上,中国人很早就懂得经商。原始时代,人们共同对抗自然,生产力有限,未能形成分工。不断改进的劳动工具提高了人们的生产力,生产物过盛衍生了原始的交换。这些交换先是偶然性,渐渐变得经常而刻意。中国人很早就学会经商,据《易经》所载,神农氏曾在日中设市以“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这可算是原始的市集。
在远古时期,商部落就以善于交换出名,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传说他们的祖先曾驾着牛车游走部落之间,进行交易。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称他们的职业为“商业”,由此引申,出售的生产物便叫“商品”。
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春秋时期著名的大商人有郑国的弦高、孔子的弟子子贡和范蠡;战国时期著名的商人有魏国的白圭、吕不韦。战国时期各国铸造流通的铜币种类增多,货币的数量大,种类多,反映了商业较过去达。而商品交换的展,促进了一个地区的繁荣以及实力的提升。
第(3/3)页